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2年12月18日 貸評山下: 亂炒城鎮化 恐車毀人亡



近期關於中國經濟發展,最常聽見的是城鎮化。背景是,十八大換屆後,政治和經濟會議已經先後展開,其中一個定調就是城鎮化的推進;理論是,由於內地城鎮化仍然處於一個相對低的水平,而且,從過去和國外的經驗來看,城鎮化後,人均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等都會增加,進一步拉動內需;同時,也可以使整體經濟轉型,由過份偏重製造業,慢慢發展和增加服務業的比重。於是,在城鎮化的憧憬下,近期市場便熱炒城鎮化的相關概念股,包括水泥等。

每年1300萬人遷居城鎮

筆者同意城鎮化是內地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1978年,少於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於城鎮中;2009年,城鎮人口已經佔一半;到了2030年,預期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於城鎮中,意味着每年仍然會有1300萬人由農鄉地區到城鎮居住。
不過,筆者認為城鎮化不可能是經濟發展的龍頭,城鎮化可以是經濟發展的果,但不能是因;城鎮化可以和其他經濟發展因素互動,成為一個良性循環,但不可能是經濟發展的原始種子。
試想想,難道只要倒點水泥、多起幾條路、多築幾條橋、多建幾棟樓房,使所有人坐近一點,喝杯茶吃個包,充其量減低一點交易和行政費用,經濟就可以持續增長嗎?明顯不能。
事實上,如果經濟和社會發展追不上,城鎮化可能帶來更大的問題;如果經濟發展不能較平衡和多元化,一般勞動力進了城鎮之後只會變成貧民,造成大量的貧民區等社會問題。
城鎮化的發展,不是一件必然的事;如果城鎮化發生,代表了中國經濟已經成功轉型,逃避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正式進入「後」工業化的年代,產業價值提高;換句話說,如果城鎮化發生,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跟現在的不一樣!把未來的城鎮化憧憬,套在現有的經濟模式,然後炒相關股票,恐怕會車毀人亡。相反,如果中國的城鎮化,只是依靠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能有持續的增長,長遠便會失敗;炒相同的股票,長遠也不見得有前途。

智能城鎮化料改變消費

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原動力,不是城鎮化,而是整體生產力和競爭力的提升,這就是所謂的「智能城鎮化」(相反,可能即是「低能城鎮化」)。
「智能城鎮化」是以科技、創新、設計、服務、綠色經濟、品牌為火車頭,配以合理城市規劃、地方行政等。假設成功轉型,中國的中產增多,需求的產品自然會不同,比方說,住的房子不單單只需要水泥,卻也要大量的高級木材去裝飾配合;吃的水果不單單是國內生產的,卻也要國外進口的精品(圖)。可以預期,一般進口貨運,不再只是大型的基建原料,消費的品種會大幅增加。「智能城鎮化」如果成功,將會改變中國的消費面貌。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2012年12月11日 貸評山下:巴西靠世杯奧運食糊?





近一兩年,散戶不敢炒牛熊證、窩輪,甚至股票也不願沾手,反而債券基金大行其道,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債券基金。當大部份投資者都由短炒轉為「息魔」之際,對所有高息產品趨之若鶩,近日便有市場分析指,新興市場將觸發債市泡沫危機。其中經典例子是90年來首度發債的南美國家玻利維亞,即使其信貸級別僅獲「BB」垃圾級別,10年期國債孳息率只有4.87厘,但仍獲九倍的超額認購。因此有投資銀行憂慮,一旦資金大舉撤離,相關地區的財政恐怕難以應付,引爆債務危機。

基礎建設質量差

筆者認為,外界對新興市場存在不少誤解或把問題複雜化。雖然新興市場國家大多外債高企,但觀乎一些「舊」的新興市場,例如巴西及墨西哥,其償債能力有別於「新」冒起的新興市場如東歐。新興市場中,不同國家的經濟情況有別,故不能一概而論。比方說,巴西除了是「舊」的新興國家之外,也榮升為「金磚五國」的一員,和國力日盛的中國齊名,本身的信貸評級也是頗高的「A」級水平。事實上一大部份新興國家,其實已經達到了「可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
提到巴西,該國將於2014年舉行世界盃,及2016年舉辦奧運會。難得有國際盛事推波助瀾,巴西政府為此推出「大搞基建,促進增長」經濟策略。今年8月該國宣佈推出656億美元的刺激經濟計劃,主力集中於大型交通及基礎設施,如機場、港口、公路等項目,同時希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雖然去年巴西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達667億美元,然而其基準利率向來高企,增加外商的投資壓力,對融資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巴西的貨幣雷亞爾兌美元走勢過於強勁,亦是導致巴西的投資成本高昂的原因。
巴西知恥近乎勇,近期再推刺激政策以振興經濟,將稅收減免措施擴展至25個產業,並降低採購資本等財政成本,希望幫助當地企業走出經營困境。
可是,巴西的基礎建設質量甚差,其全國公路系統竟不足10%是完成鋪平的,與俄羅斯的80%、中國的54%等相比大有距離。須知基建項目未能完善配套經濟發展,除對本身GDP不利外,亦降低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當地第三季GDP增長僅0.6%。

巴西中國可互補

巴西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南轅北轍,巴西出口資源,本土消費強勁,利率(7.5%)和滙率高,基建和投資卻低迷(佔GDP的18.7%);中國出口主要為勞動力密集的製造業,利率和滙率長年過低,本土消費不振,全靠基建和資本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巴西面對的問題是全球資源需求萎縮,而中國面對的是勞動力工資增長,原來的增長模式走到盡頭而需要轉型。巴西要設法增加國內投資,而中國卻要刺激消費和產業提升。由於中巴兩國各有所求,預期可以未來的合作空間不少,進一步優勢互補。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2012年12月04日 貸評山下:美國樓市復蘇中的隱憂



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復蘇,樓市將會是主要動力之一。所謂的持續復蘇,是指美國經濟能不再依靠非傳統的貨幣措施和手段,不再依賴急救藥,可從深切治療室推出來,慢慢地自己站起來。

房價指數顯示見底迹象

從表面來看,美國樓市年初至今有見底迹象。最近公佈的9月標普/Case-Shiller房價指數(S&P/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按年升3%,略高於市場預期,進一步確認美國樓市有機會慢慢尋底(雖然按月份來計算,指數仍然有升有跌,比如10月份數據,估計會按月下跌,不過屬於季節性因素,整體趨勢比較樂觀)。
筆者認為,樓市主導未來美國經濟走向。簡單來說,金融海嘯的源頭,是美國樓市泡沫爆破(雖然有不少其他因素,但筆者相信樓市是核心因素);所以,如果這個核心問題得到解決,對美國經濟的持續復蘇,是重要一步。
樓市對經濟的直接影響起碼有兩個。
第一,刺激消費。消費佔美國的GDP重要部份(70%左右),而消費(Consumption)和消費信貸(Consumer Credit)關係密切。於目前經濟體系中,信貸和經濟增長有不可或缺的關係(即是,有「水」才能投資和買東西)。而房貸(Mortgage)是消費信貸的一個主要部份。當樓市低沉、負資產處處的時候,房貸市場自然萎縮;當樓市復蘇,房貸會增長。樓市和房貸為互動的因果關係。
第二,樓市復蘇,新屋動工量再次提高,有助改善失業問題。美國的失業問題,集中在以前從事建築業的藍領階層。建築需求已經慢慢增加,由谷底的500萬間(年率)已經慢慢攀升到10月份接近900萬間(年率),是一個較好的現象。
不過筆者認為,美國樓市目前有隱憂,特別是房貸市場方面。美國的房貸市場,可以分為符合兩房(房利美和房貸美)規格的和其他的。符合兩房規格,打包成為的MBS(按揭抵押證券)就俗稱為Agencies,就是QE3聯儲局購買的對象。由於兩房是「Too Big To Fail」,所以市場認為Agencies風險低,所以價格已經升了很多。由MBS,到兩房,到符合兩房規格的Mortgage,信貸復蘇程度相對健康。

非銀行類房貸復蘇較慢

不符合兩房規格的Mortgage,俗稱Non-conforming Mortgage。可惜,這個市場相對復蘇較慢。Non-conforming,不一定等於質素差。比方說,兩房對房貸的大小也有限制,一些州份的上限是60多萬美元,過了這個上限,俗稱Jumbo Mortgage,變成Non-conforming的一種。試想想,全美國的豪宅市場,都是Non-conforming Mortgage的一種,可見其重要性。
Non-conforming Mortgage市場面對問題。第一,金融海嘯以前,這個市場是由一些非銀行類的房貸機構(Mortgage Originators)主導,如Countrywide和破產的New Century等,不過,現今這些機構大都已經停止營業。第二,銀行面對法律監管越來越嚴厲下(Dodd-Frank、Basel III和一系列的訴訟後),對大搞Non-conforming房貸這個市場,有很大的戒心。這兩大阻力,絕對是阻礙美國樓市復蘇的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