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2013年08月27日 貸評山下: 翻版金融風暴 言過其實

市場預期美國9月將減少買債規模,引發資金近期再次從亞洲新興市場恐慌性流走,猶以印度及印尼股市最傷,印度盧比創下新低,印尼盾亦跌至4年低位;另匯豐新興市場指數(EMI)7月份亦下跌至49.4新低點。市場憂慮,今次外資撤離會否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翻版?筆者答案是:未必。

財政實力強 浮動匯率利調節

未必的理由是:
一、資金撤走是反映美國退市,加上過往十年新興市場因熱錢過度流入,炒得太勁,目前走資潮僅屬資金再分配情況;
二、與97年金融風暴時期相比,現時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體制有明顯改善,財政實力亦有所提升,以印尼、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為例,截至6月底,這些國家外匯儲備總和約為2.9萬億美元;中國則約3.5萬億美元;
三、現時印度及印尼實行浮動匯率制,匯價貶值可作為經濟緩慢調整的工具,可靈活調節經濟結構,這並非壞事。
當然,新興市場國家「體質」較以往強壯,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仍存不少結構性經濟問題;舉例說,印度長期面對的問題包括財赤、經常賬赤字、高通脹、低增長、低投資率等,而且,經濟上的結構改革只是停留於「只說不做」的階段,無論是勞動力、能源、土地、基建和稅制(現在只有3%的印度人交入息稅)等等的全盤改革發展,很大程度上仍停滯不前。

縱有震盪 新興市場不宜太淡

另外,面對着政治壓力,政府不但是不能量入為出,更要大灑金錢,包括最近通過的糧食法規。只是由於近幾年前因為大量熱錢流入,讓這些問題暫時「隱形」,現在資金撤走,水一退,問題便浮現。
筆者認為,由於現時全球央行均出現退市預期,中國經濟因結構性改革而問題多多,因此引發全球出現亂局。而且,美國退市的「戲肉」仍未上演,相信新興市場亦將調整一段時間,目前難以估計這次由東南亞市場觸發的危機何時完結。其中,也有難以估計的人為錯誤因素,例如,印度本來傳出會限制本地人匯出印尼盾,進一步加深市場對印尼盾的恐慌性拋售,後來該建議被叫停,才使市況穩定。
更何況,像世界其他所有國家一樣,既然真實的改革和經濟增長也困難重重,印度政府政策或會出現一些治標不治本動作,包括提高黃金的進口稅等。
概括而言,中國身為新興市場的「大佬」,現時有些少咳嗽,其「細佬」如印度、巴西、印尼,自然會受到感染,身體(經濟)就會變得孱弱亦屬正常。
然而,坊間把這次動盪演繹成新一輪的「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甚至因此而論斷香港樓市的走勢,會等於當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走勢一樣,卻有點言過其實。相反,就算在震盪中,投資者亦不應把新興市場看得太淡。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2013年08月25日 趣BlogBlog:超人樓價指數 五年冇好報

一手市場隨住元朗溱柏開價,9月份有望熱鬧起來。二手陰乾,買賣雙方不肯妥協,無非是等新盤開價的啟示,下半年樓市是龍或是蟲,股榮覺得關鍵是超人新盤開價策略。參照近數年長實開價一貫態度,多聲稱以「益街坊筍價」一Q清袋,大家以為執到寶,但最終飲恨收場。
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樓價指數,2008年至今累積升約八成,可是統計長實同期推售並已入伙的12個主要新盤,現價與首推時即供呎價比較,平均升幅不足兩成,5個樓盤呎價更低於開售價,沽貨要輸錢。

日出康城 5宗成交4個蝕讓

統計本月首三個星期,近數年落成的一手新盤,已經出現20多宗蝕讓個案,長實新盤佔8個,比例佔四成。最陰功的,要數2008年2月開售的日出康城首都,即使現時建築呎價較首推時高逾兩成,但現實是,本月5宗買賣,4宗屬蝕讓或平手離場,及至當年5月開賣半山壹號,所有買家已經坐艇。
中原樓價指數其中一個最大缺點,是沒有將大型新盤納入計算,以及在淡市下準確性受質疑。環顧現時大型屋苑,每周可能僅錄一宗成交,因此,在過去兩三個月淡市下,樓價指數僅升跌1、2%,沒有代表性,更可說是有誤導性,執着於升升跌跌,沒有意義。
環顧全港眾發展商,長實開價的準繩度最高,食價度亦最勁,五年前買入價、五年後的今日居然可以同價沽出。在市場策略上,長實亦有一手,日出康城及名城當年吸納大量強國客水魚,今時今日內地客在政府辣招下近乎絕迹,股榮對超人荃灣昇柏山即將開價部署甚感興趣,全部400餘伙,如以荃灣盤開出元朗價,極可能一Q清袋,屆時將出現真正的樓市轉角點,硬頸的賣方亦可能接受現實,減價求售。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2013年08月20日 貸評山下: 緬甸第二春做大個餅

自從緬甸總統吳登盛政府上台後,國家整個步伐邁向民主,除了釋放政治犯,亦決心進行經濟開放改革,希望吸引大量跨國企業進駐,務求成為亞洲最後一個前沿市場(即擁有龐大潛力)。從地緣政治思考,緬甸乃夾在印度與中國之間中南半島的最大國家,其經濟發展勢必影響它對中、印兩國的經貿關係。

有政治開放支持

然而,經濟改革是條漫長道路,緬甸身為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在內陸及沿海,均蘊藏大量石油及天然氣;同時,水力資源充足。如此背景,造就緬甸成為農立國,全國總就業人數有60%至70%為農民,另有10%從事工業。雖然緬甸風景優美,名勝古蹟又多,但早年因軍政府獨裁統治,拖累其旅遊業一直處於不振狀態。
事實上,緬甸在十多年前,已嘗試推行第一次經濟改革,可惜失敗告終。因此,今次吳登盛提出「第二次戰略改革」,它是否真的能為緬甸經濟帶來新轉機?抑或再次因政治風險而面臨第二次失敗?
對此,筆者對緬甸經濟前景是傾向樂觀的。首先,今次的「經濟第二春」,有明顯的政治開放支持;雖然軍方仍手握政治實權,但有實力人士,似乎發現(可能受到中國改革開放所啟發)政治經濟稍微開放,可以「做大個餅」,分一點利益給其他社會人士,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團得益竟然會更多!姑勿論這個想法的對錯,總之當地政治越來越開放。
儘管緬甸基礎設施落後,銀行體系不發達(本來在90年代經濟改革後,有明顯改善,但隨着經濟金融體系崩潰而開倒車),又缺乏專業人才,這些因素均阻礙外國投資者的信心與步伐。不過,隨着緬甸政治轉型和對外開放,去年新政府更頒佈新的《外國投資法》和《經濟特區法》,再次壠動金融改革和電信改革,並成立國家級投資委員會,難怪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6月首次在緬甸舉行;有報告更指出,緬甸經濟在2013至2014年,有望錄得6.75%正增長。

農業酒店商機大

據了解,吳登盛希望緬甸能夠改革成為高科技型國家,但據政府公佈的數據,截至去年底,全緬6,000萬人口中,手機用戶僅有540萬人,由此可見,緬甸電信業才剛起步,能源開發亦方興未艾,倒不如認清自己的比較競爭優勢,從中專注發掘投資機會,如藉着豐富天源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加大力度振興旅遊業及酒店業。事實上,有不少廠家雖然對投資緬甸蠢蠢欲動,但眼見基建和勞動力的配套和技術不足,也想起了其他行家90年代損手的慘痛經歷,都猶疑不決。筆者傾向認為,現階段仍應以投資農業、酒店和低價值製造業為主。
另外,現時緬甸仍有少數民族無法獲得公平待遇,最佳例子便是北部的克欽邦。筆者認為,穩定的政治有助經濟順利改革發展,因此,吳登盛需繼續推進少數民族和宗教和解,實現國內和平與政治穩定。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2013年08月18日 趣BLOG BLOG: 地產佬講嘢 信一成都死

中原地產大老闆施永青繼早前上街遊行,抗議政府辣招辣死代理後,近日再怒火掟貨,指想趁機會調整個人投資組合,目前他個人投資組合內,物業佔約五成,目標希望降至三分之一。姑勿論老施晒冷沽貨傳聞屬真屬假,但最惹人反感的,是其輸打贏要的言論。
當記者問到老施沽貨誘因時,他氣憤地表示:「最主要係香港𠵱家仇視地產投資者,呢啲係地產霸權,仲做嚟做乜呀!做乜要俾人哋當係地主咁鬥喎!」一向都頗敬重施先生,對下屬好、有生意頭腦,但此番說話,活生生揭示地產佬唯利是圖的本質。每一種生意及行業總有盛衰周期,自2008年金融海嘯極速復蘇後,地產代理進入前所未有的膨脹期,人數由不足2.4萬人飆升六成至現時約3.7萬人。統計美聯物業(1200)過去十年(2003至2012年),賺足九年,只有2008年海嘯年要蝕約4,000餘萬,十年間利潤合共超過30億元,估計規模相若的中原地產,應該只好不差。
CY狂出辣招令代理無啖好食,碰上新盤久未發市,二手冷淡,地產代理打悲情牌叫救命,老實講,不值得同情。施生話現時的感覺恍如被人鬥地主,但坦白說,他放售的商舖寫字樓,全部都勁賺,賺到錢仲發老脾,咩料啊!當然他旗下地產代理近數月可能見紅,但在逆風時輸了幾鋪就叫救命,點解佢唔提到昔日多年順境時,鬥地主贏到盤滿缽滿時,可憐我們這班農民被炸到「血肉橫飛」。

行行有低潮 出口術惹反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代理賺錢時唔會分畀我,好市時個個代理戴勞力士、揸賓士,點解一遇到挫折,就好似全世界對你哋唔住,老奉要畀錢你賺,要撤招救亡,這種輸打贏要的態度,尤其可悲。每個行業總會遇到低潮,首要按環境調整策略、改變人手,代理寒冬不是今天的事,現時出口術,只會圖添反感。
其實大家對代理言論,不必過份着緊。事關他們不怕升市跌市,最怕牛皮市,金句越爆、迴響越大,大家認真就輸了。統計近兩年代理老闆對樓市預測,發現誠如施生及美聯老闆黃建業對樓市預測,一樣錯到離譜,最經典是施生去年初估樓市會跌一成,結果全年升兩成(見表),稱得上「信你一成,死多兩成」。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2013年08月13日 貸評山下: 克魯明看中國 有盲點

中國新領導上台後,積極推動中國經濟改革升級轉型,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了全球其他很多的經濟體系(如巴西和澳洲等),成為全球矚目的事件。
對於這次中國經濟的「Rebalancing」(轉型),坊間持否定態度的,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1)沒有用和太遲,中國已經沒有救藥;(2)不需要。
筆者去年寫了不少關於世界銀行出版的《中國2030》的報告(國務院也有參與),可以說是中國當前經濟改革的藍本,範圍其實非常廣泛,但我們先看「投資拉動轉為內需主導」這部份。

放寬生育 方向正確

有「中國經濟大淡友」之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屬於第一類。他早前於《紐約時報》撰文,揚言中國經濟即將「撞牆」(hit the wall)。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以投資拉動,但投資回報將會大幅下降,因為中國勞動力遇上了「劉易斯拐點」(Lewis Point)。他認為,中國經濟崩潰是遲早的事而已。
「劉易斯拐點」是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現代化過程中,普遍存在(一)資本家板塊(即城市工業和商業),以及(二)求存板塊(即農村耕種)。為促進國家工業化,農村人民會向城市移民,為資本家提供廉價勞工,但當農村剩餘勞動人口耗盡,城市勞工市場開始緊張,推高城市工資,資本家再無廉價勞工使用,整個經濟體系發展便進入轉捩點(拐點),導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開始放緩。
筆者認為,「劉易斯拐點」理論,在學術界仍然有不少爭論,但中國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會影響經濟發展,應是不爭的事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15至59歲(包括不滿60周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億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可見中國勞動力人口正在下降,甚至將進入收縮期。
最近,中國開始調整內地生育政策方向,提出「單獨二胎」(即夫妻雙方一方為獨生子女,即可生育二胎),此政策有望於2013年底或2014年初開展,甚至有傳言說,2015年後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筆者亦認同,「單獨二胎」政策方向正確,此舉當然有助中國解決未來勞動力短缺問題,但新生兒始終無法迅速轉化為勞動人口,而且中國經濟增長要持續保持,重點在於勞動人口的「質」,而非「量」。要嚴格做好「質」(即生產力),中國就要提高農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同時要改善戶籍制度和醫療制度等。

創新技術 欠突破口

先不說中國經濟會否崩潰的結果,但克魯明的盲點,正正在於他忽略了中國一直以來的所謂「投資拉動」增長方法奏效原因,除了是因為有「人口紅利」以外,其實是有不少技術提升的「後發先至」優勢(這方面,香港投資者和廠商出了不少力,引進了不少技術和生產系統方法等)。而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樽頸位,不單是工作人口萎縮,而是創新技術找不到突破口。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2013年08月11日 趣BLOGBLOG: 超人收手四叔多手 港股要食蕉?

純粹講眼光及生意頭腦,本港首富李嘉誠絕對是股榮的頭號偶像。姑勿論超人賣百佳是否撤資、睇淡香港,只睇近幾年其增持長和系股份多寡,已可視為長實及港股的最大明燈。但由去年7月開始,超人各增持一次(今年4月)長實(001)及和黃(013),用了1億元,是2003年有紀錄以來,超人最孤寒的一年。

四叔買股 七年輸足六年

相反,唔捐地好似對唔住自己的四叔,今年頭七個月已增持恒地(012)54次,使了31億錢。
錢多未必大晒,恒地股價反而倒跌2%,完全是浪費子彈。今年股榮對港股心灰意冷、提不起勁,說白點,其實是見超人收手、但四叔卻又多手緣故。
統計2007年至今,超人與四叔增持旗艦股份數據,發現兩者巧合地唱對台,四叔七年間輸足六年。2007年大牛市,當年「升呢」變股神的四叔,多番為股民指點迷津,但卻未有增持一股恒地,相反超人密密掃貨,更在9月恒指見頂前兩個月已經收手。

市況轉旺 超人大手買長和

2008年金融海嘯殺到,超人見勢色唔對,增持金額縮減75%;另一邊廂,四叔突然積極掃貨,該年買9億元恒地,坐艇五成。
2009及2010年市況轉旺,超人兩年間用了77億元增持173次長和系股份,但四叔反而縮沙,只買了8億元。及至2011年恒指跌番20%,超人由積極轉審慎,密密買但細細注,全年用了18億。
當年四叔卻突然hyper,全年88次增持,斥資137億元,應該破了大孖沙單年增持紀錄。同年,長實及恒地股價分別跌兩成及25%。
2012年是四叔罕有威過超人的一年,大手增持、股價及指數亦同時跑出。今年牌面上,暫由超人佔優。
李嘉誠曾講過,長和系股份只會買不會賣,因此增持多寡可視為超人對集團前景以至香港信心的量度準則。近兩年超人空前審慎的增持態度,配合四叔「優良」往績,股榮「淆底」絕非過份。
迷信又好,數據又好。對一間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多元化業務的集團而言,我絕對相信,超人掌握全世界的資訊,比各國央行還要快,還要準。現在,我開始明白,為甚麼有網民開始擔心,沒有李嘉誠的日子。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2013年08月06日 貸評山下: 中國染上日本通縮病?

上月內地銀行鬧起「錢荒」,好景不常,最近國際金融協會(IIF)發表第二季報告,結果顯示亞洲信貸環境指數降至45.7點,跌破50點合格水平,第二季信貸收縮程度更為09年以來紀錄最嚴重。展望下半年,中國信貸收縮會持續嗎?又有投資銀行表示,現時中國經濟狀況猶如80年代末日本的翻版。

信貸問題待解決

回答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以現時內地經濟規模,中國信貸放緩極有可能影響下半年整個新興市場的信貸收縮,即使中國目前採取針對式「放水」,即是聚焦中小企貸款,改革思路正確,但結果仍需拭目以待。
用筆者之前講法,要解決中國信貸分配不均的問題,俗稱「信貸堰塞湖」,就要全方位推行「信貸市場化」,包括利率市場化、企業債統一改革、深化地方債的發行等。
由此可見,中國仍須經歷較長時間的「陣痛」,就算不經歷信貸收縮期,信貸的總體增長,相信會有明顯的回落。
留意今次中國信貸增長放緩,預期會對香港的銀行有一定影響;上次中國信貸增長放緩是2010年,是四萬億元救市後的一個收緊,當時香港銀行不單沒有收緊,相反卻增大了對中國企業的信貸。
不同的是當時中國的GDP增長仍處高位,風險相對較低,但今時今日中國GDP明顯放緩,而且香港銀行的風險胃納下降,再加上融資成本有機會上漲,香港銀行相對會保守一點,有機會影響它們未來的盈利。

樓市正醞釀泡沫

至於中國是否患上「日本通縮病」?最近這種言論在海外投資界有市場。相關資料顯示,中國信貸總量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從2000年的105%,增長至2012年的187%;日本信貸總量佔GDP比率,從1980年的127%增長至1990年的176%,兩者同樣出現類似強勁信貸增長和資產價格膨脹。此外,在2006至2012年,中國的真實房價(CPI通脹調整後的)平均年增長8.9%;日本在1986至1990年,真實房價平均年增長為6.6%。數據可見,中日兩國的信貸增長均令房地產價格的急升,繼而醞釀房地產市場泡沫。
另一個論證就是,中國的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下跌,反映出內地鋼鐵、煤炭、玻璃、鋁、光伏、水泥這類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當然有危機(樓市泡沫、信貸增長過快、產能過剩只是其中幾樣),但說這就等於「日本病」卻言之尚早。日本通縮的根源在於經濟泡沫爆破,其關鍵是匯率升值過快,利率被迫壓到過低,導致資產泡沫,但整體經濟轉型卻跟不上。歷史很少會一模一樣的重演,前車可鑑,作為一個投資者,關注中國會否重蹈當年日本的「迷失舊路」,重點在於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成敗,例如行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城鎮化,同時透過金融政策去解決產能過剩及地方債務等問題。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2013年08月04日 趣BlogBlog: 進擊的劉央 邪到你死

如果要數近一年最黑仔基金經理,劉央簡直當之無愧。股榮明白到,芬佬揀錯股時有發生,昔日賺錢之神約翰普爾森(John Paulson)今年輸50%可能好慘,但他只是買黃金輸鑊「甘」所致,但股榮統計過,劉央過去一年中伏次數達到20次以上,頻密程度以至受傷深度,堪稱經典。

出貨後幾乎隻隻爆升

根據港交所資料,劉央過去一年共有29隻股份買賣紀錄,持股超過5%以上股份有21隻,如果以最近一次買賣價比較現價,當中14隻(佔七成)下跌,五隻跌幅超過30%,四隻上升,幅度最高只有5%。
另外兩隻,中金再生(773)被證監下令清盤,可以講九成九total loss;至於表現最好的美即(1633),賬面賺四成最叻仔,但上月下旬離奇停牌,至今沒有解釋。
劉央最令人「驚天地泣鬼神」的,除了是入貨時間錯晒外,出貨後股價反其道而行,更叫人嘖嘖稱奇。這位中國女股神八隻持股量已低於5%的股份,只有兩隻微跌2%,其餘全數報捷,最誇張是眾安房產(672)及中國全通(633)持股降至5%樓下後,至今累升41%及59%,甚至乎今年重災的水泥股,劉央手上的東吳水泥(695),減持後竟然倒升2%。

波頓棄民企攻藍籌股

曾幾何時,全球芬佬對中國夢充滿憧憬,中國崛起的故事令他們意識到,在股票市場同樣可成就夢想,尤其靠投資中資股致富。獲得女股神稱號的劉央,對民企信心十足,堅持人棄我取的信念。
同樣有中國夢的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今年已經放棄民企,昔日投資二三線中資股的中國特別情況基金,今年變成藍籌基金。十大持倉股份中,竟然有騰訊(700)、友邦(1299)及匯控(005)等藍籌。
薑果然越老越辣,波頓去年遭受民企滑鐵盧後,意識到強國企業的無賴,已經超越他所認知的層面,索性玩大唔玩細,基金今年迄今升10%,對比劉央旗下負17%,唔熟唔食,我諗就是這種了。
中國領導今年話誓死保七(國內生產總值增7%,GDP),股市年內累跌一成以上,諷刺地,美國首兩季GDP連2%都冇,股市卻接連破頂創新高。保七卻保唔到股市,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數字遊戲,不玩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