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2015年02月26日 貸評山下:如何揀中跑贏大市基金

祝各位讀者羊年大吉、股運亨通。筆者新書《投資其實很簡單》剛面世,希望能為各位讀者帶來一些投資的參考。
眾所周知,只有少數的主動性基金跑贏大市,但投資者如果不想買被動性的基金,希望選擇一些有機會跑贏大市的基金,要注意甚麼呢?
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存在不同的經濟誘因,當與公司本身有利益衝突而要抉擇時,可能更多考慮公司利益。

須把投資者利益放首位

投資者一般要避開的基金,包括管理費高昂、基金資產周轉頻繁,或基金資產大幅膨脹等,因為這些基金的績效多數不會理想。也有些分銷商向基金收取「行銷費用」,都使投資者的利益受蠶食而不自知。
基金投資者的困難之處,不單是要找出能夠打敗市場的基金經理,還要找出哪些基金公司才是真正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
投資者要找到這些把他們利益作為考慮前提的基金公司,老實說大有難度。不過,舉個例說,如果基金公司列明對基金規模設限,這代表基金公司對投資者利益十分重視。
另外,基金投資者要考慮的是,基金經理的人格特質能否勇敢地去做一些令人感到不安,但最後能夠創造優異回報。例如,建構大量持有被市場暫時冷落的股票的投資組合。這種投資容易損害基金經理的聲譽,但卻能對確保投資成功有所幫助。
相反,如果該基金的部署,和相關指數大同小異,或持股過多又過於分散,扣除管理費後,肯定不能跑贏大市。能正確持有少數集中和優質的股票,是跑贏指數的關鍵,否則,買被動的指數基金便可。
投資者也可選擇基金經理本身有參與投資的基金,讓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經濟誘因一致。不幸的是,基金經理可能只是短期投資自己的基金,所佔的百分比也可能越來越少。
人、事、物都會不斷改變,考慮得再完美的投資策略,有時都會出錯。而且,真正能夠打敗市場的基金經理為數不多,希望藉着選股而戰勝市場的基金經理,現實上亦處於殘酷的市場競爭內。金融市場高學歷、經驗多而且態度積極的高薪競爭者多的是,因此採取主動式操作的基金經理,必須找出個人能夠創造優異績效的競爭優勢,同時基金經理的性格,亦是能否在市場上獲勝的重要因素。

嫌麻煩 寧選被動基金

不少傑出基金經理都是全情投入金融業的,由於市場被眾多因素影響,令他們的生活幾乎要完全置身當中,當他們願意讓工作融合生活,投資成功機會比較高。
事實上,挑選跑贏大市的基金經理,不比選擇跑贏大市的股票容易,因為裏面有很多人的因素,並非表面的數字能充分表達。投資者如果有選擇困難症,可轉用被動的指數基金,追蹤大市表現;其實大市就是由所有的主動基金經理一同創造出來,買大市就已經可以坐上這些基金經理的順風車了。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2015年02月25日 趣BLOGBLOG:滙豐六厘息的毒藥



滙豐控股(005)業績失望,股價跌穿七十蚊並不意外,對於一眾大笨象長情股東,唯一叫人安慰的,是股價跌到現水平,股息率已逼近六厘水平,高過兩電一煤以至其他高息股。
觀乎昨日滙控三十四億元成交,應該不乏食息一族撈底「博大霧」,這個自我陶醉的阿Q精神,套用在其他公用股身上,還可能成功,但在大笨象身上,六厘息無疑是個糖衣毒藥。
買股收息過活,不奢求公司高增長,只希望安安穩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股榮統計過去十年滙控派息紀錄,最高峯是二○○七年度每股派7.02元,股息率近六厘(以宣佈業績後翌日股價計)。以為財息兼收,殊不知翌年金融海嘯殺到,二○○九年三月初放榜日,宣佈世紀二十八元供股,股價跌到青姐都落淚,當年度派息大減,但股價跌得更誇,令股息率高見逾十厘。
往後數年,滙控息率大約維持三至四厘,最新息率逼近六厘,不是派息多了,只不過股價跌得更多而已。
今年大笨象已預告首三季繼續派0.1美元,假如第四季不變,全年度續派3.9港元,股價跌至六十五元,息率有六厘;跌至六十元,息率有6.5厘;跌至三十九元,息率更高見十厘。
滙控二○○八年因海嘯急跌,尚可歸咎於宏觀環境所致,但今時今日,獅子行所面對的,是全球監管機構「輪姦式」清算,罰完再罰再抽水。昨日是洗黑錢追究、今日是私銀幫客戶避稅、明日是甚麼操縱定價。
罰款無日無之,追溯期可返回十年前,就算目前如何努力補鑊,一旦被全球各國釘住,每隔一段日子,就免不了被揭開瘡疤。
金融海嘯之後,銀行監管條例越來越嚴厲,資本要求也越趨嚴緊,這是大環境,沒有金融機構能豁免。港銀以至全球銀行,未來數年只能守不能攻,派高息撐住,只是慢性毒藥。
今年匯豐,情況仿如葉劉被麒麟橫撞,仆鑊年年。貪六厘息入市、溝貨,我擔心唔夠買膠布。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2015年02月18日 趣BLOGBLOG:香港迪士尼的悲哀



屯門市廣場及新城市廣場反水貨客事件,有人說港青太過偏激,將內地客趕走,斷香港財路。周日睇有線石永泰訪問,說出了最似人話的一句:「香港政府沒有捍衞香港價值。」水貨問題,不是今日的問題,政府一直等閒視之,一直等到民怨爆發,但最可悲的,是香港整個社會,由上至下,各行各業,對捍衞香港價值的意識,越來越薄弱。一個迪士尼樂園,盡顯箇中的悲哀。
上周末閱畢蘋果副刊《褪色的迪士尼》(未睇的讀者可延伸閱讀:http://hk.apple.nextmedia.c......amily/art/20150214/19040947),香港迪士尼每年會向立法會提交樂園數字,二○一○年首次披露地區人數分佈,當時香港訪客比例約33%,內地客佔42%,其他國家及地區佔25%。四年後,港人比例變動不大,微跌至32%。中外遊客的差距則漸見差異,內地客比例提升至48%,外國客則降至20%。
單睇香港數字,大家或者不以為然,但只要比較其他國家迪士尼,差異立竿見影。積極向外國客招手的日本迪士尼,去年外國客佔整體入場人數只有3%至4%;美國迪士尼,非本土客佔比約18%至22%。即使是巴黎迪士尼,去年入場人次逾千四萬人次,本土法國客佔近半(49%),歐洲其他國家旅客佔比43%(英國16%、西班牙9%、荷蘭6%、盧森堡比利時6%、意大利及德國各3%),其他國家地區(包括中港)旅客只佔8%。
有人問,為何港人比例仍然維持三分之一,只能說,面對內地人打尖大吵陋習,港爸港媽為囝囡有一個專屬樂園,容忍度可以去到很盡。根據剪報,二○一二年年票會員數目激增40%至19.5萬。保守計去年仍維持廿萬數字,每年平均入園六次,客數已達一百二十萬次,佔去年港客總入次(二百四十萬)的一半。
當一個國家/地區的主題公園,外國客數字遠超本土時,甚麼迪士尼文化、本土價值只是得啖笑。去過香港以外的迪士尼,你能感受到當地獨有的特色,會融入別人的文化,而非侵犯。香港迪士尼沒有捍衛香港價值,一切側重內地人所需,連帶迪士尼歡樂文化亦隨之失去。香港迪士尼去年賺逾三億元,相比起二○○五年開園時蝕錢年年,我反而懷念昔日的樂園。誠如蕭煒春所言,迪士尼不再是香港人的樂園,正如香港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2015年02月12日 貸評山下:如何加強放水威力

人民銀行上周三突然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翌日生效,此為二○一二年後首次出現的降準。人行解釋,因為外滙佔款已不是長期流動性來源,並指經濟形勢及季節性因素影響。市場憂慮,降準措施是否因為中國經濟不穩呢?
中國的經濟前景面對非常大的挑戰,一面做結構轉型,同時又要去槓桿化,更要兼顧保就業;要保持平衡穩健,避免硬着陸,不是沒有風險。不過,筆者對當前的經濟局勢不是太過悲觀,起碼硬着陸的風險,不是過大。假設硬着陸不出現,人民幣持續大規模下跌的可能性就不高。今次人行決定降準,是為了維持內地貨幣供應量的穩定性,但不代表內地經濟轉趨不穩,反而是為市場注入更多資金,保持維穩經濟和就業,防止經濟下滑之法。

經濟增長主導滙價

事實上,人行一方面降準,希望把流動性帶進實體經濟,另一方面又不想人民幣因此受壓,因此,在降準的同時,卻把人民幣的中間定價稍為提高,和市場的預期(寬鬆貨幣後,滙率進一步受壓)恰恰對着幹。換句話說,由於市場越來越多人預估人民幣會走向貶值之路,因此,人行向市場發出訊號,是次降準並非全面放水,希望減少投資者的憂慮。
人民幣在人行控制下,上下價格波動性有限,但近期人民幣的表現,反映市場力量與人行意見並不一致,最近很多時候,人民幣的市場價,都觸及每天走弱的底部。不過,價值需要比較才能彰顯。雖然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但它相對全世界其他貨幣比較,也是升值不少。
當全球貨幣,無論是發達國家或是新興市場,都較美元走弱,而美元成為全球貨幣一枝獨秀時,人民幣能否保持和美元同步呢?
其實,貨幣政策和滙率都是一個銀幣的兩面,筆者預期,內地會加大貨幣政策的力度,以抵銷滙率持續下行的壓力;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民幣國際化,試想想,如果人民幣下跌預期形成,海外對增持人民幣的誘因就會減少。
有人會問,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不會進一步使人民幣有下跌壓力嗎?其實,利率的差距會影響短期滙率走勢,但真正長遠的主宰,卻是經濟整體的增長和實力。
內地貨幣政策還有沒有寬鬆的空間呢?筆者認為是有的。因為通縮的壓力漸漸增大,而且對中國長遠來說,降準是個必然的動作,因為現在內地的存款準備金率太高,這其實亦反映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還沒有完全金融化的事實。

信貸改革必不可少

放眼很多發達國家,不少銀行體系依賴資本市場的融資去貸款,容許銀行存款比較少,資產負債表的融資產品比較多。當然,人行能夠操作的工具有限,所以調節政策也只能向銀行下手。不過,要留意的是,寬鬆貨幣政策必須配以信貸改革,才能令錢去到有需要的地方,否則,只會進一步吹大現有的信貸泡沫。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2015年02月11日 趣BLOGBLOG:供死會的股票



殼股有價,坊間最新價錢,主板殼值四億,乾淨的更索價五億元,創業板殼亦起碼要兩億先有得傾。大家會問,點解一隻無生意、無業務、負債多的殼會咁值錢,大家只要睇睇抽水大王官永義的神奇魔法,應該一清二楚。
由二○○八至開始,永義國際(616)共供股十次、六次配售、二次以可換股方式進行抽水。最離譜的一次,應該是本月初的供股。先是二十股合併為一股,然後一股供二十股,合併後供股價0.65元,較收市價大折讓86%。表面看來,完成一系列動作,總股本實際僅多了二千五百餘萬股,由5.064億股增至5.317億股。但對於小股東而言,其實供又死,唔供都係死。
假設於供股前有一手(一千股),選擇供股,你最後會有一千零五十股,股權不致被攤分,但要俾六百五十元供股費。選擇不供股,原有的一千股,最後會攤薄至只有五十股。
股神畢菲特投資旗艦巴郡,現時每股股價折合174.72萬港元,以為是全球最貴的股票,少年,你太年輕了。官永義的抽水旗艦永義,現股價報0.113元,但倒帶至二○○○年,經過N次抽水攤薄合併再攤薄,股價理論上見過2,549.1萬元。前無古人,亦應該後來無者。
作為永義大股東,官永義持股約41%,每次供股都表示會承諾供股,當其他股東放棄,甚至會包銷餘額,以為公平,其實只是焗你放棄。以今次為例,集資超過三億元,對上一次供股,只不過是去年十一月,同樣合完股供股,抽水逾三億。單單由二○○八至今,抽水集資額接近十七億元,目前公司市值不足六千萬。
很多散戶仍深信,股票跌了99%,就具備值博率。事實係,就算跌了99%,還可以跌得99%,只要以合併供股方式,就可以重新出發。仿如打機被KO,唔緊要,再入錢,就可再次打大佬。不過,官永義這隻大佬,就算入幾多,結果都是一樣,因為佢唔會俾你打機,而只識屈機。
睇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持有永義股票只有單位數(一股至九股)的股東,合共有九人,買完最少一千股被攤薄至單位數,這批人其實已經贏了。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2015年02月04日 趣BLOGBLOG:溫水煮蛙的樓市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過於明知一件瘋癲事,卻處之泰然。這就是香港樓市。過去一個月,樓市破頂新高的報道,頻密到令人麻木,失去感覺了。
去年十二月,《蘋果日報》A疊涉及地產的,只有「太古城兩房衝破千萬元」報道。踏入二○一五年,一月份已有七篇地產報道放在A疊,包括《沙田公屋呎價破萬》、《粉嶺公屋呎價近1.2萬》及《新居屋王呎價萬四》。每日地產頭條,千篇一律都是環繞屋苑新高價成交,這並非單單蘋果獨有,就連其他傳媒,紛以新高作為A1甚至封面故事。
由相關報道點擊率,可發現地產癲價報道,市民的關注度已經日漸下降,點擊率由高峰的十數萬,降至近日只有數萬。背後原因有兩個。
第一,縱然認為新高癲價不合理,但在傳媒瘋狂報道洗腦下,癲價合理化竟趨於正常化!就以沙田第一城為例,實用面積二百八十四呎的單位,去年初呎價約萬元,一年後的今日,呎價由萬二、萬三、萬四跳到最新的萬六元。呎價誇張,大家初見癲價,可能當堂嚇咗一跳,然後得啖笑,笑買家儍仔,堅持信念樓價必跌,癲價只是幻覺、個別例子而已。惟久而久之,一單半單卻成為市價,盤源越少,呎價越破頂,對相關報道已經產生免疫力,對新高失去了警惕,對高樓價感到無奈,繼而認同,遇上一堆新高報道,已經不感興趣。
目前對地產新高仍興致勃勃的,只剩下一班準買家,他們越睇越心急,由堅持自己變成懷疑自己,當你的底線變成冇底線,就算上車盤不是上車價,將價就呎下,就淪為癲價入市的一員。新高報道對已上車的買家及沒能力上車的人,意義不大。前者就算再創天價,也不會棄樓,後者更眼冤唔睇罷就。
煮蛙效應源自美國科學家的實驗:將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青蛙一碰沸騰的熱水會立即由鍋中跳出;但如將只青蛙放入裝冷水的鍋裏,青蛙如常在水中暢游,然後慢慢將鍋裏的水加熱,直到水燙得無法忍受時,青蛙再想跳出水面時,已四肢無力,死在熱水中。樓價屢創新高,輿論越話黐線,睇得多,習慣成自然。
樓市之癲,不在於樓價多高,而是準買家還認為盲搶是理所當然。

買可樂送樓

今時今日最好的Marketing,股榮相信一定係送樓。早於一九六八年,買可樂送美孚樓曾出現過。當年只要集齊六個樽蓋,可換一張抽獎券,頭獎是美孚新邨一個三房單位。
美孚新邨最新一期百老匯街二十號低層C室,實用面積九百一十八呎,三房間隔,早前以九百六十萬元易手,實用呎價逾一萬元。單位一九六九年一手價為六萬零五百元。
問過老前輩,六八年一支可樂賣兩毫子,叉燒飯1.2元,買美孚一個三房夠飲30萬支可樂。今日可樂㩒機買六蚊,買美孚三房,夠飲160萬支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