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3年11月26日 貸評山下: 伯南克撐Bitcoin有原因

虛擬貨幣Bitcoin越來越火紅,早前美國官員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先後給予正面評價,帶動Bitcoin在Mt.Gox的價格一度急升至900美元;於內地的交易網站,亦從3,000多元人民幣,最高炒至6,000元人民幣以上。
現時市場焦點着眼於Bitcoin幣值,因其供應量上限只有2,100萬個單位(現時大概有1,200萬個在市面上流通)。基於Bitcoin供應有限,就如黃金一樣,具有避險貨幣價值,令市場當它是貨幣或商品來炒賣。

電子交易平台突破

對於Bitcoin,坊間一般的着眼點,是它可以炒得多高(當成是黃金一樣炒,即是另類商品),或者是否可以代替現有的貨幣制度等(即是另類貨幣;有意見認為,Bitcoin就像非政府控制的黑市貨幣,政府無法控制網上的生產過程,可以抗拒其他貨幣任由中央銀行不斷印銀紙的弊病)。但筆者認為,Bitcoin和其他電子貨幣的性質,既非另類商品,也非另類貨幣。
Bitcoin的關鍵詞是「貨幣交易」,而非「貨幣」,這也是為甚麼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對Bitcoin持開放態度的原因。伯南克開放的,並不是Bitcoin可以成為另類貨幣,也不是可以成為商品炒賣,而是作為一種電子交易平台的突破。
由於它的交易費用便宜、限制少,絕對可採取薄利多銷策略,若規模效應成功,未來大有機會打破傳統壟斷交易平台,例如Visa和MasterCard。
如果類似的電子貨幣流行,會對現有金融機構引起「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作用:不用透過傳統銀行體系和金融系統,也可以把「錢」運到全球另外一個地方;也可以說是在現有金融系統外,搭建一個另類平台,繞過所有傳統的「金融霸權」。
Bitcoin的競爭對手,不是傳統貨幣,如美元;也不是商品,如黃金;Bitcoin和其他電子貨幣的野心,就是要借助電子媒介,嘗試把傳統的「金融霸權」拉下台。
這情況其實跟中國電子商貿和網上金融的發展,可謂一脈相承。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楚的圖像,就是「電子化」的發展,除智能電話、facebook、即時訊息外,未來更可能影響實體經濟的傳統運作方式,包括銀行、金融和其他實體經濟活動。
現時,加拿大溫哥華已設置全球第一部Bitcoin櫃員機,中國及美國更是Bitcoin交易最活躍的國家,內地有不少商戶甚至房地產公司,亦接受Bitcoin結算,可見它已經與傳統交易平台競爭,這才是市場值得關注的焦點。

不明朗因素仍多

當然,Bitcoin的發展還有很多不明朗因素。與貨幣相比,Bitcoin不存在任何貨幣特徵,它既無央行發行,亦無機構監管和實際抵押品作支撐,故此沒有信貸評級。Bitcoin的保值性非常有限,需要面對營運風險及網絡金融風險外,Bitcoin隨時變得一文不值。最後,政府如何監管和限制Bitcoin,仍然是未知之數。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24日 趣BLOGBLOG: 新股越爆 命運越悲慘

最後一季,新股市場突然熱鬧起來。霎時間,凍資王、超額王以及賺錢王,成為財經版形容新股「幾咁巴閉」的標題。對上市公司來講,獲得凍資王及超額王(超額認購)的美譽,可能覺得飄飄然,散戶捧場,股價升可能是理所當然,但股榮翻查過去6年新股凍資及超額王,得出的結論是:「玩吓就算,認真就輸了。」

新股王多虎頭蛇尾

米蘭站(1150)上周宣佈可能賣盤,貴為2011年新股三料冠軍:凍資王、超額王及賺錢王,股價自上市的1.67元跌至目前0.96元,跌幅42%,證明買袋同買股一樣,最終要睇食力。本月上市、有機會成為今年凍資王的博雅(434),靠手機app德州撲克及鬥地主闖出一片天,老闆預言可以紅足100年,但真的可以嗎?
過去6年共11隻凍資王及超購王,上市至今仍錄得正回報的,只有四隻,比率不足四成,尤其以超購王最慘情,只有去年的中國機械(1829)有一成回報,其餘全軍覆沒,今年暫時的超購王靄華押業(1319),同樣是虎頭蛇尾,暫時要潛水。
「響朵」新股王都有一個賣點,就是概念。科網熱帶起相關概念股,花無百日紅,阿里巴巴急於來港上市,就是要以最高的估值去吸錢,過去數季阿里以超高速、盈利按年以倍計增長,但步速總有一天會慢下來,在最好的時刻追逐最大的回報,馬雲已經試過一次。
馬雲要求以合夥人制度上市,討論區上人人聲討,但我相信明年真的招股時,群眾還是一邊鬧,一邊抽,驚死蝕底。阿里巴巴2007年將b2b業務分拆在港上市,當年凍結資金逾4,000億元,有56萬人認購,結果一上市沽出每手可賺逾萬元。人們總是善忘的,有幾多好像青姐般有心人,死揸五年得個桔,卻忘了去年以招股價私有化。
統計完新股數據,發現越來越好的新股,上市時通常被忽略,2008年的澳博(880)、2009年的金沙(1928)、2010年的友邦(1299)、2011年的PRADA(1913),大大隻卻被厭棄,部份甫上市就跌穿招股價。當然並非大隻就好,中鐵建(1186)及中冶(1618)等一樣輸得慘烈。
由facebook、twitter以至Snapchat及Spotify,後兩者沒有盈利下仍可享數百億元的估值,靠的只是近年由智能手機帶起的熱潮,如何將新概念轉化為利潤才是關鍵。對於這類新股,我們沒有水晶球,只能靠管理層「老吹」,大家可以做的,可能只是如經典廣告對白般「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2013年11月19日 貸評山下: 香港金融業腹背受敵

香港能夠成功躋身世界金融中心之列,原因包括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不過「變幻原是永恒」,面對各種內憂外患:除了周邊地區的競爭之外,還有全球金融業生態改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挑戰明顯日益嚴峻。
相對世界上傳統的金融城市,例如紐約和倫敦,香港的情況值得羨慕,因為香港受惠於全球金融重心「西向東移」效應。當然,筆者認為「西向東移」這個說法有點誇張,資金只會流向有機會的地方,不少資金不時回流美國市場,就是很好的證明。「東方」只是由較低的基數增長,增長機會較高而已。

金融交易 趨標準集中化

金融業的生態改變,除了外圍環境競爭之外,更重要的,是金融交易的標準化(standardization)、集中化(centralization)和科技化。在各式各樣的監管規例推動下,更多金融交易由場外交易(OTC,over-the-counter)轉到交易所的標準化交易,就算仍然留在OTC的交易,都會面對新興的場外交易平台的競爭,而且交易以後的結算(clearing),都會集中到巨型的結算中心(clearing houses)。由之前經營度身訂做的交易,變成薄利多銷,以量取勝,關鍵不再是金融理論,而是交易基建(infrastructure)的技術和科技。
因此,以前讀電子電腦工程本科的,現在會轉讀「金融工程」,搞金融研發,未來很可能會不一樣,金融業需要真正的電子電腦人才,在金融領域內搞科技化。
這個改變,和近年環球金融監管機構對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的監管日益嚴緊有關。隨着它們於OTC的監管提高,反而促成更多場內(exchange traded)的衍生工具交易;事實上,現時衍生工具,已經變為交易所比較賺錢的業務,使原本設計傾向度身訂做的場外產品,變為標準化和較便宜的場內交易。
就算仍然留在場外的OTC產品,電子平台的不斷崛起,也改變了整體金融生態環境。無論是產品轉到場內交易,或是變成場外的電子平台交易,關鍵就是去中介人(disintermediation),使以中介為生的金融業界面對不少挑戰。
此外,上海自貿區的建立,顯示中國要建立幾個香港的決心(用官方的用語,就是中國可以容納幾個香港),還有不少地區都對「自貿區」概念摩拳擦掌、虎視眈眈,香港作為中國對世界的「獨家代辦」的角色,相信將難以持續。而且,離岸人民幣業務這塊兵家必爭的地盤,無論是新加坡、台北、倫敦,甚至紐約,都在緊追香港其後。

離岸人民幣爭持激烈

眾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在各方面的積極干預和扶持,過去十年,新加坡的金融業已經有長足發展,不少金融領域已經超越香港在全球的地位。
在這個刻不容緩的時刻,筆者認為金融發展局今天出爐的六份報告,方向大致正確。報告包括宏觀和微觀的具體建議,操作性頗強;當然,世上沒有靈丹妙藥,但關鍵是,政府終於正視問題,踏出有建設性的一步。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17日 趣BLOGBLOG:阿信屋的故事

8個交易日,股價升超過一倍,所講的是CEC國際(759),亦即是阿信屋的故事。先作利益申報,股榮今年初開始收集,平均價8毫,超過十個月的等待,股價期間浮浮沉沉,一股不賣,上周亦終於以1.8元沽出一半,餘下的放紙鳶。
放紙鳶有兩個意思,一係升到你唔信,一係跌落地下渣到冇。因此問一個零成本的人究竟還買唔買得過,基本上不會客觀,而股榮亦好肯定咁講,阿信屋已經去到了一個臨界點,未來兩年成敗機會一半半。廢話嗎?信不信由你。
阿信屋經營模式是「薄利多銷」,上年度收入增60%,純利只有30%增長,超過12億生意換來2,000多萬利潤,純利率僅1.5%。由2010年開始,以借貸擴充,三年間分店擴張至超過150間,在兩大超市霸權下掙扎求存,殺出一條血路,代價是去年度融資成本1,300萬,佔辛苦錢的65%。
以去年度每股盈利3仙計,現價2.28元,往績市盈率(PE)75倍。阿信屋今年不斷拓展非零食業務,成效未彰,沒有盈利支持,股價率先炒上,其實只建基於一個信字,泡沫程度不遜於科網股。
阿信屋以零食起家,今年開始進軍日用護理品,繼而蔬果水果、凍肉甚至化妝品。美其名是增加貨種,無非是以時間換取空間,希望能找到新的business model去擴大利潤率,否則日圓匯價稍為波動、加息周期一到,以至加租潮殺到,已經微不足道的利潤,恐怕見財化水。

運用顧客數據至關鍵

說白點,阿信屋現時朝着trial and error去摸索未來「潛在金蛋」,透過數以萬計張VIP卡,去計算顧客消費模式及口味。睇準消費者「貪便宜」心態,一張VIP卡(買滿100元即送)已經出賣了大家的消費習慣、零食口味。由二三線地舖,延伸至領匯屋邨、藍籌屋苑,繼而地鐵沿線及旺區地舖。在大數據(Big Data)炙手可熱的年代,所收集的資料,善於運用歸納分析,不但有助訂貨、物流,甚至摸索出各階層的喜好及消費模式。可以講,是阿信屋最值錢的無形資產。
Data is King, But How You Use it is Emperor。《蘋果日報》每日每篇文章都有一個點擊率,每逢有關阿信屋的報道,無論放在港聞或財經,hit rate總是跑贏大市,高得誇張,facebook亦容易呃Like,這就是我買759的原因。贏十倍抑或賺十格,除了「信」之外,亦要睇data。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2013年11月12日 貸評山下: 殭屍企業成改革阻力

上次提到債務的幾個致命之處,例如「隱蔽性」和「周轉不靈」的風險。筆者認為,坊間對中國債務的總量和隱蔽性都有所誇大,相反,使筆者更加憂慮的,不單是中國債務的總量,而是信貸分配欠效率,和過份依賴短期融資所產生的資金鏈斷裂風險。這不單是「影子銀行」所帶來的美國次貸和金融海嘯的聯想,而且是中國影子銀行只是信貸系統非市場化所帶來的種種後遺症。

信貸分配不均 礙經濟轉型

中國總體債務相對來說,雖然已去到一個警戒水平,但是筆者認為,以各類的債項來說,消費信貸不算多,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比較高,企業債情況就值得憂慮。
筆者期望,在未來的金融改革中,對消費信貸有更多着墨,因為這不單可刺激更多消費,改變以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的格局,更可以透過消費信貸的增加,抵銷其他各類信貸(政府和企業等)減少增長所帶來的影響。信貸分配不均,是中國信貸市場的一個大問題。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格局,就是基建和大型國企佔總體信貸的比例過高,消費信貸將會繼續受壓,令中國經濟整體轉型的困難更大。
資金鏈斷裂風險,債務的多少只是其中一項因素,更重要是看資產負債的年期差距(mismatch),如果短債越多,債務的持續性當然會比較低。中國過去幾年的一個有趣現象,就是那些不賺錢的企業,或者是資產回報率低的企業,竟然可以繼續在信貸市場上拿到融資,透過借貸繼續營運。後果是不少產能過剩的中資上市企業,都有周轉風險。

產能過剩企業 存周轉風險

根據附圖顯示,這些企業的利息覆蓋率(interest coverage ratio)都接近零,即是企業所賺取的,僅僅足夠支付利息。而且這些企業的債務,不單不少是短債,而且更有不少是外幣債;舉個例子,企業的資產是人民幣,負債是美元,如果人民幣貶值(儘管機會極微),企業的美元負債便會變相加大,加速了企業倒閉速度。其實,這些在倒閉邊緣垂死掙扎、只靠銀行繼續「泵水」和人民幣相對穩定而生存的企業,是名副其實的「殭屍企業」(就像歐美的zombie banks,喪失了市場的競爭力,只靠政府補貼而生存),但弔詭的是,這些在扭曲的信貸市場生存的企業,也正正將會是金融改革、信貸市場化、甚至是貨幣改革的阻力。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10日 趣BLOGBLOG: 人工少的禍 國企股買唔過

內地企業貪污並非新鮮事,規模越大,越容易藏污納垢,繼中石油集團後,再有央企中遠集團高層涉貪調查。習李雖有決心打貪,但中國的貪污文化已被視為潛規則,一下子難以解決,問題癥結在於央企管理層根本不是維護股東利益,而是私心作祟,接受不合理的報酬,造就一個又一個不合理的決定。
每一間企業最高薪酬的打工仔,不外乎主席、行政總裁、董事總經理及財務總監,每年受薪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只要決策正確,執行良好,在企業角度而言,絕對物有所值。

舵手無意維護股東利益

打工皇帝霍建寧每年授薪逾億元,就是最好例子,受超人錢財,替長和消災,在他的角度而言,長和的得失與他直接掛鈎,因此做出最符合股東利益,就是傳統港企以至發達國家CEO的核心價值,這點正正是國企所欠奉的。
中國公司尤其是國企,最高管理層的報酬與世界完全脫軌。股榮統計25隻藍籌中資股,10隻純國企(H股)最高年薪為平保(2318)的馬明哲,折合714萬港元;中煤(1898)最高人工只有84萬元,相當於月薪7萬元。年報顯示,中煤董事長居然連續兩年零收入(零袍金、零薪金、零花紅),一個這麼大方的管理層,對公司股價毫無幫助,兩年來股價跌近六成,燒炭都唔掂。
10間H股藍籌,最高薪酬平均為192萬元,當中包括全球賺錢最多的四大內銀、市值逾萬億的中石油(857),計及除稅後收入,可能只剩下一半。
其他中資藍籌,大部份為央企,待遇亦乏善足陳,市值1.6萬億元的中移動(941),董事長年薪227萬元,聯通(762)更只有128萬元。一間巨無霸公司大佬,待遇竟然衰過香港三四線公司高管,這只是表面現象,在中國有權就有利益的國情下,貪污自然叢生,股東利益往往被侵害,例如高價買了沒有煤的礦、跑去山旯旮地方投資不熟悉的項目,當大家仍盲目認為H股估值低、資產好,請認真思索,背後是否有被忽略的人為因素,大家埋怨中資股冇好報,其實卻是正常不過。
同一國度裏,中資民企股表現相對突出。騰訊(700)以至聯想(992)股價標青,國策因素當然重要,但論功行賞,與國際跨企薪酬接軌更加實際。騰訊執董劉熾平去年總報酬3,460萬元,主席馬化騰亦有2,600萬元。聯想首席執行官楊元慶連花紅賺逾億元居絕中資股,金額較20間中資藍籌最高薪總和(8,527萬元)為高。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抵得諗效勞的人,如果唔係儍仔,就係古惑仔。以後揀股,不妨細閱公司年報中,董事薪酬高低,或者有助揀啱股。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2013年11月05日 貸評山下: 債務多寡 非危機關鍵

絕大部份的金融危機,都是和債務有關。債的危險之處,不單在於多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債務是否「隱性」,和債務是否「可周轉」。

隱性債務令問題浮現

隱性債務的主要原因是會計制度。美國的影子銀行,其中一個破壞性,就是很多空殼公司(conduits,資產由銀行轉移,再獨立舉債),是在銀行的賬目報表以外。
當金融風暴來到時,空殼公司舉債困難,資產也有所虧損,本來是獨立於銀行以外的賬目,突然再次出現於報表上,使銀行報表上的槓桿比例大幅提高,導致資本不足的情況更嚴重(應該是說,資本比例從來都不足的事實,這時被反映出來)。
這正正是中國影子銀行和歐美影子銀行的最大分別,不是說中國的信貸規模不令人憂慮,中國影子銀行雖說是在正規銀行體系以外的信貸活動,但是其信貸活動(除了那些非正規的民間借貸外),絕大部份都是受到其他政府部門監控,包括在整體社會融資總量的計算當中。
相對來說,債務的「可周轉」性(rolling),亦即是流動性(liquidity),會是更大的問題。用短債去買長期資產,借短錢買長債,賺取其中的息差,是金融機構一般盈利模式。無論是企業個人或者是國家,倒閉或破產的即時因素是資金鏈斷裂,而非資不抵債,而金融機構借短債的盈利模式,就往往在動盪時受到衝擊,因此全美最大的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也在金融海嘯期間被迫變為國有銀行。
很多人說,中國的債務雖多,但可以「撐得住」。筆者未必不同意這個說法,不過,我們先要搞清楚,中國債務的弱點(weakest link)在哪裏。
和美國不同,個人消費信貸在中國是不高的;很多人擔心地方債的問題,不過,這是一個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如果把中央和地方債項加在一起,這個金額相對於中國的GDP水平,並不算是一個驚人的水平。
中國債務的弱點,是在企業身上。在四萬億元的刺激方案下,不少有關係有勢力的企業,在便宜錢充斥的情況下,大量舉債,導致不少低回報投資(附圖)和轉貸的情況出現;一些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成為重災區。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企業盈利已經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惟有靠再借貸以債冚債,情況值得關注。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03日 趣BLOGBLOG: 買大家樂的阿Q精神

大家樂(341)上周慶祝成立45周年,適逢股價再創新高,有同事見大家樂每日早市午市,排隊人龍不絕,問是否炒得過。股榮畢業後買了三隻股票,一直持有至今,分別是港鐵(066)、中電(002)及大家樂,回報不俗,但並非是眼光獨到,純粹希望藉此「對沖」上升成本,充滿阿Q精神。
第一隻買的股票是大家樂,原因唔係佢好食,而係唔明點解唔好食,都咁多人爭住食。人總是犯賤,口口聲聲話唔及其他餐廳好,但一睇到價錢,又送多杯大檸樂,就乖乖畀錢,以價求量,就是這種。

上市27年 股價回報逾30倍

大家樂於1968年成立、1986年上市,找回剪報,當年以1.18元上市,有32間分店,總股本約4.08億股,市值4.8億元。27年後,大家樂全球分店近300間,總股本5.45億股,市值152億元。現價26.35元,86年持有至今,回報超過30倍。(計及股息及增發新股等因素)
根據搵食網站資料,香港曾有2,717間茶餐廳,但已結業的竟有2,467間,目前仍捱得住的,尚餘250間(不包括大家樂),意味做得住的,只有一成。香港人鍾意飲飲食食,但做茶記,好睇唔好食,人工、食材、水電費已叫老闆頭痛,撞上近年租金動輒加數倍,令小本經營的茶記,執完一間又一間。股榮樓下經常幫襯的家庭式茶記,亦捱不住貴租被趕走。
一隻值得買的股票,不是對市民好,而是對得住股東。無論大家樂、中電及地鐵,每年一話加價,普羅大眾就齊聲反對,指摘其埋沒社會責任。每間公司打開門做生意,都務求獲得最大利益,如果說領匯(823)每年加租是錯,那麼讓其上市的政府,卻是罪魁禍首。中電及港燈每年獲准一成准許回報,就是政府考慮不周,讓它們名正言順地賺大錢。
企業上了市,就要向股東負責,所以地鐵加價,你可選擇搭巴士;電費加,可以選擇用少些,你不爽是你問題,我卻選擇買他們的股票「對沖」。
在公司食飯是一件費煞思量的事,飯堂由大家樂負責機構膳食的泛亞承包,價錢較街外平,但質素慘不忍睹,久而久之,很多同事選擇外出午膳或叫外賣。上周試過翠華外賣,價錢是大家樂的兩、三倍,但一分錢一分貨。大家樂食唔落,但買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