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2014年03月16日 趣BlogBlog: 被寵壞的內銀 唔死冇得救

大半年前曾經寫過〈買內銀股的悲哀〉,今日再寫,同樣是懷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更甚的是,眼見中國銀行業不思進取的精神,昔日過慣無風無浪的日子,但在網絡熱潮的衝擊下,自己拒絕改變,卻阻擋別人沾手。內銀股就算目前平到離譜,買了一樣嘥氣。

平價高息 未必一定好

人行日前暫停阿里支付寶、騰訊(700)財付通的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業務。原因很簡單,「雙馬」在支付平台的成功,威脅到內銀的利益。諷刺的是,內銀受威脅並非要急趕直追、朝着網上金融進攻,而是向阿爺投訴,別人侵犯他們的領域,就指會危害金融風險,這種無賴式指控,赤裸裸地向外宣示,「我做得好,別人不能做,別人做得好,唔可以再做。」
內銀股目前估值跌到2008年海嘯及2011年的新低水平。平嘢可能唔係好嘢,但平嘢加埋高息,一般衰極有限,但內銀經驗告訴大家,平嘢加「息」誘,視覺效果一流,股價卻是九流,一季差唔多,一半已經輸了上市以來派息總額。
四大內銀今年累跌13%至18%,招行(3968)及上市不足三個月的光大銀行(6818)股價年內瀉24%及27%,A股甚至較H股折讓5%至10%。彭博綜合券商預測,12間內銀今年預測市盈率(PE)只有3倍至5倍,市賬率(PB)0.6倍至0.8倍,股息率最高8厘,最少也有4厘。
4倍低PE、0.8倍低PB、8厘高息率,從估值角度衡量,買內銀實在是冇得輸,但今年股價樣衰如此,卻反映出鐵一般的現實,內銀隱藏多個炸彈,包括數以萬億計的影子銀行壞資產、類似雷曼式的理財產品及本業受到網絡金融的挑戰。截至周四止,12間內銀表現最好的,是肯變的中信銀行(998),原因埋堆夥拍騰訊及阿里,推出虛擬信用卡,企圖殺出重圍。

不試不變 不會有出路

馬雲成功的原因,可能只是兩個字,肯試、肯變。他曾豪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阿爺落閘阻礙,不代表內銀解決對手,只是將被陰乾的速度減慢,當互聯網金融主導全球的潮流時,中央越撐,內銀只會死得越快。
目前內銀的處境,仿似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中的小矮人,仍然迷醉於昔日安逸的生活,雙馬找到新出路,他們才後知後覺選擇逃避。阿爺插手,問題未曾解決,正如書中的金句,If you do not change, you can become extinct(如果你不改變自己,你就會被淘汰)。
一隻股票不會長時間地偏低、一個板塊亦不會不合理地被低估,一日內銀仍未斷奶要阿爺救,買來收息隨時等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