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2014年08月19日 貸評山下:如何打造健康增長模式

全球不少國家地方均面對日趨極端的貧富懸殊狀況,社會上自然有聲音要求政府介入,包括財富再分配和稅收改革等。不少措施好心做壞事,要切實改善財富集中這個狀況,經濟學家只能說,財富不均較均貧好,又或者以較長遠的措施入手,如教育和科研技術。但更普及的教育和更發達的科研,是否就能真的減低財富集中度,越來越成疑問。

生產力成貧富懸殊關鍵

最近,諾貝爾經濟得獎學者Edmund Phelps在《金融時報》撰寫文章「Corporatism not capitalism is to blame for inequality」,認為生產力(productivity)下降,引致實際利率長期低迷,才是貧富懸殊關鍵。他認為,和生產力下降相關現象,如資本投資增長放緩和科研創新減少等,最重要因素是所謂的corporatist values(團體價值),包括solidarity, security and stability等,導致一系列反市場競爭的政策和行為。他認為貧富懸殊不要怪資本主義,是市場力量和競爭價值並未充分體現。用價值來解釋貧富懸殊不算創新。有趣的是,他認為solidarity(團結一致)這個價值結果,反而是貧富懸殊。筆者認為Phelps的整體思辨中,忽略信貸對財富分配的影響。
著名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宏觀策略中,最大最成功的其中一個,其創辦人Ray Dalio認為,信貸(credit)對經濟來說是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少人理解的一環。套用Ray Dalio的框架,當信貸(credit)增長高於收入(實際利率長期低迷可以是其中一個因素),收入(income)增長又高於生產力(productivity)提升的時候,就會出現過度信貸,有或者是債務泡沫。

信貸有好壞 視乎怎分配

信貸,有好壞之分,也有不夠和太多的分別。好的信貸,增加整體經濟生產力,帶來未來的收入,簡單例子是有用的工廠機械融資;壞的信貸,是倒錢落鹹水海,例如信用卡消費豪吃但沒錢還。不夠的信貸影響生產力,如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和個人,因此才有小微貸(microfinance)的出現;太多的信貸,除導致資產泡沫外。一般而言,對生產力的提升,會有遞減的作用,例如當大部分信貸只流向房地產相關的項目,忽略其他實體經濟和科研創新的項目。換句話說,太多的信貸,往往又是壞信貸比例更高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更多的信貸可刺激短期經濟增長和整體財富,如果信貸過多,其項目又不能提升經濟競爭力,長遠只會扭曲經濟發展,導致生產力不增反跌。
進一步來說,過度信貸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導致資本(capital)回報比收入增長快,套用法國經濟學者Thomas Piketty最近紅遍全球的理論,資本回報比收入快,往往是財富集中的一個關鍵。生產力下降,不一定與corporatist values有關,卻跟全球信貸極速增長不無關係。因此,提升生產力,減少整體信貸膨脹,使信貸分配更有效,應有助減低財富集中度,這才是一個較健康的經濟增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