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2014年11月02日 趣BLOGBLOG: 自己香港自己救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在《紐約時報》撰文,以題為《重奪香港未來》提醒權貴,「今天你們剝奪我們的未來,但你們的未來終有日由我們定奪。」年輕人主宰未來,只是時間問題。一場雨傘革命,喚醒了年輕一代的政治意識,由宅男走出街頭作公民抗命,未來政改無論是原地踏步,抑或崎嶇前進,香港的政治生態這一刻開始,已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2012年立法會選舉香港島選區,鍾樹根、葉劉及王國興分別以3.3萬、3萬及2.7萬票當選議員,陳家洛及陳淑莊名單奪七萬票,只有前者當選,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新界西余若薇高票落敗。大家可以話這是比例代表制下的犧牲品,但其實只要大家企出來投票,部份只懂得說腦殘說話的建制派人士,大家已毋須在立會上聽他們鳩嗚。
上屆立法會投票,346萬登記選民,有蒲頭投票的只有183萬,比例僅53%。年歲組別越細,投票意欲越低。61至70歲近六成選民投票、而51至60歲投票人數超過44萬屬最多組別、21至30歲比例不足五成,而可能是人生中首次有資格投票的18至20歲,更只有6萬人投票,投票率僅42%。
截至今年5月中旬最新數字,18至20歲在選民登記冊的人數約十萬人,佔整體選民人數(350萬)只有3%,計埋21至40歲的選民,佔比亦只有三成,這個與51歲或以上的選民佔整體逾五成,似乎有一段不可超越的距離。
未來十年,這班年輕人要話事,由選民人數睇,牌面肯定蝕章,但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合資格的選民會按年遞增。股榮找到2013年的香港人口金字塔,15至19歲的港人超過40萬,2016年立法會選舉前,這班生力軍很大部份可登記成選民,履行公民投票責任。至於20至39歲的港人,數目接近190萬,但登記成為選民的只有一半。反觀年齡較大的長輩(50至69歲),登記人數佔比約七成。
數據帶出了所謂「沉默的大多數」,不是經歷戰後黃金時代及移民潮的人,或者享受着蛇齋餅糭的父母一輩,反而是70以至90後、為學業事業打拼,對政治諸多不滿,又不願企出來發聲的我們。建制派聯結內地各地社團、向父母輩蛇齋餅糭,就是因為他們手中有票,是Critical Mass,而年輕人在他們眼中,只是一班對政治冷感,連登記做選民都懶的少眾,睬你都嘥氣。
民主不是只喊口號就能實現,公義亦不是靠一場公民抗命就能實踐。之所以建制派可以在立法會上輪流腦殘式發言,就是因為議席多過你,CY收錢唔使查,唔合理的亦無可奈何,吹你唔脹。
我明白到很多市民拒絕做選民或投票,原因是泛民不爭氣,揀唔落。開會睇女,政策左搖右擺,但一個冇say的群體,如何能被他人重視。想要人尊重,必須先尊重自身的權利及義務,你唔出聲,人哋真係會當你係啞。講多無謂,登記做選民、行使投票權最實際。
最後以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一席話作結,「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