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2015年10月20日 每日市評 望樓價急跌睇怕有排等

上周末傳媒報道,受到二手樓市場成交膠着及新盤推售因素影響,市民預約睇樓數量減少;美聯物業數據顯示,15個主要屋苑周六及周日預約睇樓按周跌6.4%,利嘉閣地產同期預約睇樓量更創近一年半新低。二手樓亦有紛紛劈價求售現象,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44.61,按周跌1.26%,創逾兩年的最大跌幅,期內八大指數亦近半年來首次全線下跌。而二手樓跌勢由細價樓帶動,新界西樓價已重返近3個月前水平。
金管局最新公布的住宅按揭統計調查結果則顯示,8月新申請貸款個案按月減少5%;新批出按揭貸款額按月減少11.8%,涉及一手市場交易批出的貸款減少9.1%,涉及二手市場交易批出的貸款按月減少14.3%。數字反映一手和二手樓市都明顯降溫,個別新盤上月甚至掀起細價樓撻訂潮,近日更蔓延至西半山超級豪宅天匯,上周出現一手新例(樓市「辣招」)後的首宗撻訂個案。然而,港府早前仍強調不會「減辣」,市場遂有樓價可能大幅下跌的討論。
本港樓價近年迭創紀錄新高,早就超出中等收入市民的能力負擔(見「信研必覽10點」),而根據CCL數字,二手樓價由年初至上周已升近一成,即是要成為業主的門檻愈來愈高,但要樓價大幅下跌,必須見到以下三個基本因素出現:
首先是本港官員多次提醒市民要注意利率上升壓力。現在聯邦基金利率已低無可低(除非實施負利率),未來利率趨勢只有向上一途。息口上升不但會影響準業主的買樓意欲,也會吸引特別是擁有一個單位以上的業主放售,用賣樓所得資金投資其他高息資產市場。不過,聯儲局目前仍未落實加息,況且高息產品要升到超出租金收入(目前最少兩厘)的某個百分比,才會令業主有「興趣」賣樓,故此,利率因素連「影都未見到」。
第二是房地產發展商有售樓套現壓力。數字顯示,由1998至2003年,發展商新落成的住宅樓宇每年平均約3萬個單位,但由2009年至今,每年平均新落成單位減少至1萬個左右,顯然發展商沒有「存貨堆積待清」的壓力。再加上現今發展商的財力相比1990年代都已「大躍進」,即使市道欠理想亦有本錢持貨「惜售」,更何況部分超級發展商例如新地近年收入分布出現轉型,租金收入比例遠多過售樓。賣方在一至兩年內也沒有壓力要增加住宅供應或降價求售(減少積壓存貨),樓價也就很難大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就業市場。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其後的2000年美國科網股泡沫爆破的侵襲,本港失業率於1997年由不到2.5%的低位,反覆升至2003年的8.6%高峰,同期CCL則反覆暴跌約七成。可見失業率抽升,對業主供樓能力會造成根本性的打擊。而過去四年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約3.3%的相對低水平,目前亦未有明顯上升跡象。
從以上分析可見,本港樓價急跌的因素暫時不見出現,短線就算跌約一成,亦只是返回年初時水平。期望樓價急跌以便「上車」的市民,睇怕要交多一兩年租先至講。

來源 http://www.ejfq.com/home/tc/research/php/blog_details_fq.php?blog_posts_id=2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