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2015年8月18日 每日市評 有「羅」味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2個交易日輕微回升;然而,彭博引述大摩全球外滙策略部主管Hans Redeker指出,人行上周開始改變政策將人民幣貶值,已令10個與中國存在貿易競爭關係或貿易往來密切的國家包括巴西、南韓、泰國、新加坡、台灣和俄羅斯等的貨幣都有麻煩(Redeker數漏了8月15日「市評」提及的馬來西亞,馬幣林吉特昨日再創1998年9月以來新低,有分析甚至擔心馬來西亞政府將實行資本外流管制措施)。
更重要的是,Redeker強調,當前最大的挑戰是全球經濟欲振乏力,美國、日本和歐洲先後推出破紀錄的刺激政策,但IMF估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創2009年以來新低(前年4月開始QE的日本,今年第二季GDP下跌1.6%,結束了連續2季的增長)。
《金融時報》也指出,人行突然把人民幣貶值將造成環球通脹預期急降的餘波,原因是人民幣滙價下跌,勢必壓抑了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將隨之下跌,並會導致拋售股票買入政府債券的資金避險行動。《金時》並表示,人民幣上周五回升,有助穩定市場(恐慌情緒),問題是投資者憂慮人民幣滙價未來幾個星期仍會轉弱。
事實上,與通脹關係密切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國際油價上周五在紐約一度低見41.35美元,跌穿3月18日上次即日低位的42.03美元,收報42.5美元,創2009年3月以來的近6年半新低。基金公司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上周指出,油價若跌至約40美元,美國10年期債息將低見1厘左右水平。他又警告說,油價若跌至40美元,代表全球不止經濟出問題,由此引致的地緣政治後果,坦言之會是恐怖的。
與此同時,美國10年期債息測試年初至今的上升通道底部,30年期債息更早在8月上旬失守年初至今的上升通道,並再度考驗200天線(約2.81厘)的支持。而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息差則由7月13日的178個基點的今年高位,顯著收窄至146個基點,息差收窄反映市場擔憂經濟明顯放緩。此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字則顯示,截至8月11日的一周,美國10年期債券長倉增至47807張合約,較上一周的32498張大幅增加,反映機構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
人民幣貶值對環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餘波未了,日本最新一季GDP數字又顯示經濟有再度陷入收縮跡象,加上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價格上升(孳息下跌),2年期和10年美債息差又收窄,CFTC的10年期美債長倉則上升,油價雖未跌至「新債王」指出的40美元「恐怖」水平,環球經濟已聞到「羅」味。
來源 http://bit.ly/1O87Y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