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2015年8月25日 全球金融危機真的來了嗎?看看他們怎麼說

伴隨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商品市場的動盪而來的是對於經濟前景的擔憂,關於全球金融危機再起的論調也漸起聲勢。金融危機真的來了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投行、權威研究機構或者經濟學家直接宣佈,不過,我們可以先看看他們的觀點。

金融危機已至
【民生證券】:民生證券在《金融危機第三波:該倒下的終會倒下——從哈薩克貨幣貶值說起》研報報告裡提到,從2013年開始,金融危機第三波層遞進、漸入高潮。其開篇提到的即是哈薩克20日宣佈取消貨幣區間波動限制,該國貨幣堅戈隨後貶值30%,在此之前,人民幣較大幅度貶值風波也剛剛平息。報告認為,從全球經濟角度看,兩國貨幣貶值不是孤立事件,和去年的盧布以及近期的越南盾貶值一樣,都是金融危機第三波激起的漣漪。
民生證券曾梳理了三波金融危機的演進邏輯:第一波是銀行業危機,發生在中心國家(美國)的私人部門;第二波主權債務危機隨後在次中心國家(歐洲五國)的公共部門爆發;第三波綜合性的貨幣金融危機由此傳染到過度依賴外需和外資的週邊國家(新興市場),其結果是新興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和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
民生證券認為,金融危機第三波的結局已經逐漸清晰:即和國內資本市場的牛熊並存、結構分化一樣,新興市場可能也會逐步蛻變為分化市場,少數國家會爆發短期的急性危機,大多數國家將陷入長期的慢性危機,而只有極少數的國家將轉危為機,成功躋身成熟經濟體行列,中國最可能的情況是有風險、無危機。
【東興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譚凇】:這一個月來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事實顯示,這不僅僅是一次美元升值印發的危機,也不僅僅是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金融動盪的危機。它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發達國家政策工具空間日趨狹窄背景下發生的危機。如果未來沒有廣泛而有力的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危局進入第二個階段,則各國各自寬鬆將難以化解危機的蔓延。
第一,貨幣戰將愈演愈烈,多國貨幣創下近年低位甚至歷史低位。他指出,歐元、日元、俄羅斯盧布等多國貨幣從去年開始對美元大幅貶值。今年811日,人民幣中間價大幅調整以來,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更是進一步貶值,大宗商品下跌,全球金融市場動盪進一步加劇。
其次,這將是一場全球危機而非新興市場危機。這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發達國家政策工具空間日趨狹窄背景下發生的危機。儘管我們認為相對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仍有進一步量化寬鬆的空間,尤其是歐元區,但是難以對沖全球經濟下滑。英美等國多年實施的量寬政策的有效性也將日漸受到質疑。另一方面,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也確實在這次危機中遭受重創,尤其是與大宗商品市場和出口較為密切的國家,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哈薩克等與俄羅斯經貿往來密切的中亞國家。
最後,全球危局進入第二個階段的關鍵,也是化解危機的必經之路。由於這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以及發達國家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削弱,因此僅僅依靠各自的寬鬆政策、貨幣貶值都難以有效化解這場危機。而危機愈演愈烈,並伴隨著個別國家流動性危機的出現,國際合作應該會登上舞臺,這既標誌著全球危局進入第二個階段的關鍵,也是化解危機的必經之路。
【美股網站The Street】:全球金融危機已經來臨。中國人民幣貶值引發了全球新一輪的貨幣戰爭,很多國家都希望貶值各自國家的貨幣以提高出口競爭力。市場認為當前美元價值被高估了,這令美聯儲置於進退兩難之地,如果美聯儲加息,美元將繼續走強,其估值將創歷史新高,美國出口將受重創。
印度、俄羅斯和泰國目前正準備新一輪的貨幣戰,其他國家也紛紛表示計畫貶值各自的貨幣,以確保他們不是最後一個開始貨幣貶值的國家。美聯儲缺乏加息的主動性將導致其他國家的貨幣進一步貶值。當前多數國家的貨幣擴張政策基於貨幣寬鬆政策上,這導致全球經濟緊縮掉進了一個無邊的黑暗漩渦,美聯儲也無法扭轉這一局面。此外,當前多數國家的經濟存在“龐氏騙局”,經濟發展預期是建立在一個假像的猜想之上的。
   這一次的金融危機在今年年底前不會結束,這只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開始,當前的金融危機可能將      持續數年,且給股市造成的惡劣影響將超過投資者的想像。

【只有風險,危機未至】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這次發生在新興市場的情況遠不及上世紀90年代末那場危機嚴重,並列出了8大理由支撐其觀點。首先,從債務形態看,在目前經濟週期下,新興市場大量累積債務存在於國內市場而非海外。此外,有限的外部負債以本幣計價,並由公共部門負責。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世紀90年代的外部負債大部分由美元計價,債務由企業部門承擔。
其次,通貨膨脹情況。當前,新興市場很多地區正在經歷低通脹期,PPI也持續收緊,在此大環境下,通脹壓力將制約各國央行的反應,但是這一次,這種約束基本不存在。
再次,經常帳戶狀態。事實上,多數新興經濟體的經常帳戶現處於盈餘狀態,只有印度和印尼存在小規模赤字,且赤字不超過其國家GDP2.5%
第四,外匯儲備。大摩指出,新興市場國家當下外匯儲備規模普遍比短期負債規模高出三到五倍,大約相當於15個月的進口額。
 第五,靈活匯率。據大摩持續跟蹤,新興市場貨幣過去兩年就一直處於調整狀態,這確保了這次調整的節奏會更加穩健。儘管該地區實際有效匯率一直在升值,但大摩認為,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實際有效匯率已經發生轉變,反映在經常帳戶餘額中,貨幣從被低估回歸至估值合理。
 第六,外部刺激。考慮到美國目前增長率低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末金融危機時期水準,美國利率上升的節奏和幅度可能變得更慢和更小。
 第七,歐洲貨幣政策。1996~1997年,歐洲一直在收緊貨幣政策,但是這一次,歐洲卻在尋求量化寬鬆,保持其實際利率為負。
 第八,亞洲(除日本外)對發達市場重要性。1996年,就在股市大震盪前一年,亞洲(除日本外)名義GDP以美元計占全球的9.8%,而目前占21.8%2014年,亞洲(除日本外)的名義GDP比歐元區更高,但仍然比不過美國。在此背景下,亞洲經濟放緩也將影響成熟市場,並對美國收緊貨幣構成挑戰。
【社科院金融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此次人民幣匯率調整導致全球市場在觀望人民幣會不會趨勢性貶值,且對此尤為敏感,而中國經濟的外溢性又很強,預期與人民幣相關的資產將要有系統性的調整。就全球經濟而言,目前還只是存在系統性風險,還不能說是危機,仍有挽救的空間,他預計接下來幾天中國會同主要經濟體國家密切磋商,屆時包括A股在內的中國相關資產都會有個企穩的過程。
【方正證券策略統籌、高級研究員胡國鵬】:目前市場和亞洲金融危機確實有點類似,但有點誇大了。個別高負債的國家可能受到衝擊,但泰國、韓國這些當時的危機重災區不會重蹈覆轍。這不僅是因為衝擊面沒有當時那麼廣泛,而且當時那些新興國家發生危機的原因,比如外債沉重、外匯儲備少等困境都已經發生很大改善,現在的美國經濟也沒有當時那麼強勁,美元也不是特別強勢。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過度反應了,東亞新興國家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且外債規模穩定,有足夠的“安全墊”應對流動性危機,釀成系統性危機的概率不大。
來源 http://bit.ly/1KmjY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