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2016年02月14日 趣BLOGBLOG: 滙豐內銀8厘息毒藥

上周是繼2011年歐債危機後,全球金融市場最觸目驚心一周,2008年金融海嘯陰霾直捲心頭。日本甫宣佈負利率,日圓竟掉頭抽升、各國長債孳息跌至紀錄新低,甚至連美國也不排除負利率,正正反映各國央行「冇晒符」,失去主導市場預期的角色。
每一次危機,總會衍生出陌生的經濟新名詞,2008年有住房抵押貸款證券(MBS)、信貸違約掉期(CDS)、次按(Subprime mortgage)等,今年就有CoCo Bonds。歐洲銀行上周全線仆直,就是源自這個全名叫「應急換股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 Bonds)的物體。CoCo是金融海嘯後,歐美銀行新發明的集資工具,以增強核心資本。簡單講,海嘯遺留下來的炸彈,只是用一個新炸彈代替。
海嘯後,監管機構對銀行資本水平越趨嚴格,這種CB操作原理,是當銀行資本水平跌到去某一個水平,CoCo Bonds就自動由債,轉成銀行股權,這樣,債主就變成股東。CoCo Bonds的投資者,主要是想賺取固定高息,而非成為股東。事關當他們真的以債換股,屆時股票價值一定大縮水,某程度上,其實又是與銀行對賭,但贏就只賺粒糖,輸就隨時蝕間廠。
根據穆迪數據,去年已發行嘅CoCo Bonds,價值1,750億美元(約1.3萬億港元),較2009年只有140億美元發行量,激增超過十倍。而自2009年至今,CoCo市場總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
近日暴瀉的歐洲銀行股,大部份都有發行CoCo。2009年至2015年間,全球最大CoCo Bonds發行商為瑞信,總共發行193億美元,滙控(005)排第9,發行總額有79億美元。但最恐怖的,是十大位置中,內地銀行股佔四席,包括第二及第三,分別發189億美元的中行(3988),以及179億美元的農行(1288)。
渣打(2888)及滙控上周雙雙失守50蚊,以2014年度派息計,現價股息率達11.7厘及8.1厘。同樣情況出現在內銀股身上,中行、工行(1398)、建行(939)股息率逾8厘,農行甚至接近9厘。
滙控及內銀8厘高息背後,不是股息派多了,而是股價急跌了。過去一年股價自高位跌了37%至48%,所謂高息只是糖衣毒藥。今年銀行股正路會大削股息,但股息率反而會持續攀升,原因是股價跌得仲勁。在金融混沌充滿欺騙的年代,以為最不可信的股價,諷刺地,卻是最誠實、最能反映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