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2016年02月16日 利字當頭:重新了解貨幣政策

上星期國會聽證會,耶倫說:「法律上,我暫時找不到一個理由,為甚麼聯儲局不可以行負利率。」如是者,眾人都說耶倫不排除負利率,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她的回應只是「語言偽術」。

取向截然不同

事實上,她也加了一句,在短期內見不到有負利率的逼切性。
故事再一次肯定,人總是會找些肯定自己觀點的所謂證據,來加強自己的信心;就算明明是模棱兩可的陳述,也可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由零息到負利率,不只是程度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政策取向。傳統智慧,不,應該說傳統的凱恩斯經濟學觀點中,當證實貨幣政策失效,答案不是無止境地去繼續用貨幣政策,而是面對現實,改由政府直接替代人民去做消費決定。
據說,愛恩斯坦曾經講過:「不理性,就是重複做同一件事卻期待不同的結果(Insanit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nd expecting a different result)。」
世上現有5間「負利率央行」,它們所屬的國家,加起來佔地球GDP20%。難道這些國家的央行行長都已經失去理性?
或者,負利率根本不是為了「刺激經濟」,要這樣去了解今時今日的貨幣政策,才可以合理地推測,究竟美國在甚麼條件下,才會走這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