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2016年2月25日 每日市評:兩條「油喉」

外電引述沙地阿拉伯石油大臣納伊米(Ali Al-Naimi)表示,由於各大產油國之間缺乏信任,很難達成減產協議,就算沙地減產,也不會有太多國家跟隨執行,
並質疑她們即使口頭承諾,也不會付諸實行,更明言尋求減產是浪費沙地的時間,毫無意義。納伊米又重提2月16日沙地與俄羅斯、卡塔爾、委內瑞拉等4國達成的協議,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今年1月水平,並鼓勵其他國家加入凍產。納伊米的言論令隔晚紐約WTI期油和布蘭特期油均跌逾4%(分別收報31.87美元和33.27美元);國際油價在周三倫敦市續跌,WTI期油失守31美元。
納伊米還提到,凍結石油產量可以逐漸消耗掉過剩的原油庫存,但這過程需要時間。國際能源署(IEA)周一發布的中期報告亦估計,全球石油供過於求將持續到2017年,由於消化過剩產能的時間長於預期,短期內油價不太可能回升,而伊朗的增產將抵消美國頁岩油減產的效果。
有趣的是,納伊米表明各大產油國缺乏互信,即使承諾減產也不會執行,但沙地對早前的4國凍產協議為何不表懷疑?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Zanganeh在納伊米發表上述講話前就透過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屬下媒體Shana批評,沙地在自己的原油日產量增至1000萬桶的時候建議其他產油國凍產「非常荒謬」,此時呼籲伊朗凍產是「不現實的要求」。事實上,剛剛被西方國家撤銷了石油出口制裁的伊朗,準備在年中恢復石油日產量至360桶。《新浪網》引述投資調查網站Seven’s Report指出,減產是近期唯一有望令油價反彈因素,一旦伊朗增產,情況會變得更糟。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明確準備增產的同時,2月11日財經網站ZeroHedge引述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最新資料顯示,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原油庫存量(CushingInventory)增至6470萬桶的紀錄高水平,再多8百萬桶左右便會「爆倉」,從「陰謀論」的角度,油庫若容納不下,過剩的原油便有可能「割價」暗暗流出市場,市場就會有一明(伊朗)一暗(Cushing)的兩條「油喉」增加供應,油價回升更遙遙無期。
不過,講句風涼話,相對整個地球村而言,油價下跌只是國家財政收入以賣油為主的「小眾」的頭痛的事,對於倚靠原油入口的用油國「大眾」,反而樂得油價長時間低迷不振。《騰訊財經》上月25日才引述高盛的前亞洲區副董事長庫提斯指出,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中國成為「大贏家」。據他統計,大宗商品價格急跌讓中國一年省下了4600億美元,其中3200億美元源自廉價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