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2016年6月23日 夢幻十年--畢老林

6月22日,周三。公投,公投,媒體由朝到晚圍繞這個話題團團轉,再重要也令人有點透不過氣來。英國脫歐公投揭盅在即,再討論理性不理性、災難不災難已無意義,邊等結果邊談其他,更有「建設性」。


近日看了一些歷史資料,發現美股最光輝的歲月並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而是二戰結束後不久的五十年代。以標普500指數為準,五十年代美股總回報高達486%,且從「山腳」起步、接近「峰頂」跑畢全程。作為投資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乃名副其實的Dream Decade。


山腳到峰頂


老畢曾經講過,即使在最牛的年頭,股市升多少(what the market gained),跟股市發生什麼(what the market did),可以是兩碼子事。1998年美股大漲三成,但背後的驚濤駭浪,單看一個簡單的回報數字,是全然無法想像出來的。


歷史回報(historical returns)與投資者回報(investor returns),往往是兩回事,縱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個Dream Decade,能由頭揸到尾、從「山腳」跑到「峰頂」盡享486%回報的,恐怕沒有幾人。這個「夢幻十年」的頭五年,美股還未重返1929年股災前高位,畢非德恩師葛拉罕(Benjamin Graham)便曾「奉召」到國會出席聽證,就投機狂潮引發股災提供「專家意見」,情況就像雷曼爆煲八年,投資者仍未擺脫金融海嘯陰影一樣。


許多人說,過去七年美股牛市令人「痛恨」(hated),因為參與其中的人不多。然而,即使在最美好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深信美國企業前景一片光明,對長線投資「義無反顧」?


好慘好慘


退一步說,就當你是這少數投資者中的一個,無懼風雨揸足十年,選擇的互惠基金(1951年美國約有300隻)回報跟標指看齊,以當時介乎7%至8.5%的銷售費(loads),再扣除不論賺蝕年年「冇走雞」的管理費,七除八扣下就跑輸了。


這裏說的是五十年代標普500指數的回報,投資渠道則是當時發展未成熟惟仍具分散風險作用的互惠基金。個股上落更大,卻是香港投資者那杯茶。看電視財經節目,股民最常問的是,手上的股票跌了幾多幾多,好慘好慘,應該忍痛沽掉,還是死守不放?


這樣的處境,相信每個投資者都曾經歷過。打得電話向「財演」求救,股價不跌一半也有三成;都輸到這個地步,叫他們嚴守止蝕,等於說風涼話,在連買入什麼都未必有概念的人傷口上灑鹽。弱勢股要見家鄉,不是願等願捱便能如願,揸又唔係沽又唔係, 「專家」的處理方法多半是答了等於沒答,照辦煮碗應付完一個又一個。


我不認識這些人,當然不知他們在「唔見咗一大截」的股票身上投入多少資金,但明知冇人幫到你仍要尋求「心靈安慰」,揸住這些股票造成的情緒困擾應該不輕。既然如此,何苦仍要迫自己守下去?


Forget your last trade


Forget your last trade and move on的確唔係話咁易,但輸了的錢喊都喊唔番,把虧損當作教訓, 認真研究錯在哪裏,下次就有較大機會贏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