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2015年11月12日 每日市評:美股熊市7月誕生

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上周出席紐約市一個財經論壇表示,美國的先使未來錢情況已形成泡沫。他指的是聯邦政府債務承諾(debt obligations)實際上已超過200萬億美元,而不是官方公布的19萬億美元債務。
據德魯肯米勒統計,聯邦政府的債務承諾高達205萬億美元,而這個數字並不是他故作驚人之語,波士頓大學Larry Kotlikoff教授與不少對沖基金經理私下討論後也證實,長者退休福利、社福保險、醫療福利以至國防開支的若干項目,聯邦政府都沒有計入債務承擔,官方債務與實質負債兩個數字才出現大幅偏差。而Kotlikoff曾與超過5000位頂尖學者和經濟師向聯邦政府反映,要求公布正確完整的負債數字。
德魯肯米勒認為,政府債務承諾激增的根源是聯儲局沒有必要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並批評過度QE只會催生包括政府、投資者、企業作出非理性的行為(irrational behavior),造成資源錯配,例如政府在照顧兒童開支是每年每位8000美元,每名長者福利的一年開支則超過44000美元,而根據統計,到2050年,年齡65歲以上、非工作人口較目前增加117%,18至64歲的人口同期增幅僅17%,人口結構變化將令政府社保錢箱在長者福利的開支愈來愈沉重。德魯肯米勒指出,由現在到2030年,這將成為聯邦政府的一大難題。
而QE造成的超低息環境則吸引企業拚命借貸,德魯肯米勒的用詞是「現在預支未來所需」(pulling demand forward today…borrowing from the future);高盛統計亦顯示,金融機構除外的最近企業債務,相比金融海嘯前增加逾倍。而借貸所得資金多用於回購公司股份或進行併購。先講利用併購以壯大公司規模,10月14日「市評」引述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文章已指出,企業CEO希望通過併購其他公司以提升或激發長期增長,有70%至90%以失敗告終。
至於回購股份,「市評」亦多次引述德魯肯米勒以IBM為例,狠批企業玩弄財技,大量舉債用作回購以支持公司股價。去年11月13日「市評」就企業回購財技的分析更以<出得嚟行 遲早要還>為題;德魯肯米勒在上周的論壇亦表示The chickens will come home to roost,他又認為美股熊市已在7月誕生(have started a primary bear in July),現在只會看淡而不會看好。
德魯肯米勒並沒有解釋何以認為美股在7月進入熊市,不過,圖表顯示,紐交所和納斯特的長線市寬(股價高於200天線股份比率)都在7月先後跌穿50%的牛熊分界,至今仍無力收復。而德魯肯米勒在加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之前,他任職的首家機構十分注重技術分析尤其是市寬形態,估計德魯肯米勒就是觀察紐交所或納斯特長線市寬表現而認定美股步入熊市。
對沖基金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創辦人Paul Tudor Jones II的「一招保命」之道亦以200天線作為最後防線(見8月1日「市評」)。既然德魯肯米勒認為現在已是熊市,持有美股的投資者,也可參考Paul Tudor Jones II的「保命」招數。

紐交所長線市寬(上)與標普500指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