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2015年12月09日 利字當頭:當你很有錢的時候

Mark Zuckerberg捐身家,輿論走兩個極端:有人說年輕富翁以身作則,行為用心值得表揚,但也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捐獻到慈善基金,可以是避稅的掩眼法。我覺得,當一個人的身家財產去到一定地步,總會想用自己的錢和權力,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假如你有無限的錢和權力,你會怎樣運用你手上的錢和權力?」近來參加了一個學生組織安排的工作坊,席間有個環節,讓每個參與者介紹自己;學生領袖想到了這個別開生面的方法來讓參與者自我介紹。
對不起,當我認真去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另一個問題即時浮現在腦海:「究竟怎樣才可以有無限的錢和權力。」在現實當中肯定,沒有人可以有無限的錢,更不可能有無限的權力,因為沒有人可以滿足到所有人的所有慾望。
所以,我沒有直接回答那位學生領袖提出的假設性問題:「那些錢和權力,如果是從天而降,我想那些錢最終也是冤枉來,瘟疫去,我會將錢花在最沒有用,最沒有意義的地方。可是,要是那些錢和權力,是我透過解決群眾的難題,貢獻價值而賺到的,那些錢將會投資在生意,繼續做本來讓我最擅長的事。」
所以,好的生意,只會越做越大,直到不能再進一步,生意人才會想到做慈善。Mark Zuckerberg捐身家,我反而認為是代表了facebook已經到了某種發展樽頸。當年Bill Gates從Microsoft退下來專心慈善,也是巨無霸走下坡的一刻。畢菲特雖然捐錢,但他知道捐出去的錢要用得其所,捐錢才有意義,所以他將錢都捐到 Bill Gates的慈善基金,自己則繼續投機賺錢。
當年Steve Jobs從來都沒有想過做慈善,但不代表他沒有善心,只不過他覺得,自己改變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蘋果的產品做到最好。
事實上,這一代富翁雖仍有人想「發財立品」,但更多人學Steve Jobs的那套,以創造更好的產品來改變世界。像Tesla的Elon Musk和Amazon的Jeff Bezos搞太空計劃,又或者 Peter Thiel的創投基金,他們都是資本主義的最忠實信徒,對得住股東,也對得住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