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2015年12月10日 趣BLOGBLOG:中國債務違約不歸路

「債務違約」會是中國明年最常出現的財經用字。多間在港上市的內企,包括山水水泥(691)、永暉焦煤(1733)及恒鼎實業(1393),年內都因未能為發行的債券如期付息或還本,出現違約事件。內地起碼有七隻人民幣債券違約,共通點是集中於資源股身上。

鋼企債務達臨界點

油價跌穿40美元,商品及鐵礦石同樣瀉至海嘯後的新低,全球第五大礦商英美資源,擬裁員三分二約8.5萬人,都突顯商品市場的嚴峻。做生意沒有包賺,市道低迷時,裁員減產無可厚非。偏偏中國卻反其道而行,明明產能過剩、賣一噸蝕一噸,仍然不肯減產,這種攬炒行動,結果只得一個,就是等死。
《金融時報》和彭博社報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今年頭10個月、前100大鋼鐵廠,本業合共虧掉720億元(人民幣.下同),頭10個月中國鋼鐵出口增25%至9,200萬噸,平均每噸虧損537美元。鋼企越賣越蝕,背後最重要原因,是債務已經到達臨界點,一旦減產停廠、就不能從銀行融資。
究竟鋼鐵業債務黑洞有幾誇,以下數字可以解釋一切。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超過3萬億,行業負債率接近70%,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上半年共支付了406億的銀行利息,是鋼廠半年22億凈利潤的18倍。
內銀目前對鋼企放貸,只放短不放長,而借新債冚舊債,是當前鋼廠維持現金流的手段。統計得出,鋼企超過七成的銀行貸款為短期貸款,金額達9,371億,長期貸款為3,628億。換言之,超過1.1萬億港元的短貸,將於一年內陸續到期。

多個行業均受牽連

3萬億的負債和1.3萬億的銀行貸款,讓鋼廠和銀行一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銀行貸款只是鋼鐵業債務危機的冰山一角,今年上半年,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應收賬款1,156億,應付賬款4,327億;應收票據1,861億,應付票據4,176億。以鋼廠為核心,和多個行業已形成了龐大的資金關係鏈。鋼企唔掂,上游供應商,以至下游製造商,都會被牽連,而銀行借貸也立即變成壞賬。
本周一,內地生鐵生產商四川聖達無法按期支付2018年到期債券的利息而出現違約,而今年10月中旬,屬央企的中鋼集團旗下中鋼股份,就因無法支付到期的本息面臨違約,原先協議延至11月中還本息,最後再延至12月16日交付,倘若再落空,將面臨中國鋼鐵企業的首宗債券違約。
2008年海嘯後,中國企業本應要經歷一場大洗禮,但溫家寶的4萬億救市,令殭屍企業翻生,藉銀行貸款和政府補貼盲目瘋狂擴張。目前的困局,只是為當年愚蠢的決定付出代價。可以預見的,是明年越來越多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債務違約;銀行壞賬越多、放貸更收緊,企業骨牌連鎖式崩盤亦接踵而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