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年12月30日 利字當頭:人民幣貶值的博弈

人民幣會繼續跌,這個預測,長遠來說,一定中。真正考功夫的問題是,究竟人民幣會否出現一次急速的暴跌,還是會以寸步慢速逐漸下調。
平常人的直覺,應該會認為人民銀行承受不了一次急跌的壓力,所以就算明知人民幣兌美元要調整,也會有秩序地慢慢發生。畢竟,這是中國的文化傳統,甚麼都不應一步到位,對嗎?
滙率的升和跌,絕非完全對等對稱的現象。任何國家要它發行的貨幣貶值,相對很容易,要完全破壞貨幣的價值,就更加是「易過借火」。可是要刻意升值,央行首先手上要有外滙儲備去進行公開市場干預。換言之,貨幣升值的過程當中,央行干預的影響只是其中一部份,更重要的是市場對這種貨幣有需求。中國政府朝思暮想要人民幣國際化,說穿了就是希望在國際貨幣市場中,建立起那種基本的需求。再進一步,當然就是在國際市場上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債,實行無本生利。
既然滙率是易跌難升,循序漸進的貶值似乎是最理想。不過,要知道市場先生就像是一個有無窮資金又絕對沒有耐性的對手,一旦他相信了人民幣將會下跌,他絕對不會等待那一天的來臨,他會以行動去證明所相信的,令結局提前發生。所以,人民銀行就算明知中長線的結果是要貶值,也不可以用時間來換取空間。所以,在跌浪當中,人民銀行要不斷出手干預,也就是投機者口中的殺淡倉。不過,每次干預,虛耗的子彈,就是那筆要來讓人相信人民幣不是廢紙的美元儲備。換言之,人民幣的外儲在過程中不斷蒸發,貶值由預期變成事實。
所謂有秩序的貶值,還是自欺欺人。不少國家寧願一次過的大幅貶值,一步到位也不願意見到儲備蒸發。當然,這樣做亦等同於一次過向國民儲蓄來一次大搶劫,並且令外債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即時資不抵債。但原則上,大陸的企業和地方政府是沒有欠外債的,所以在長痛和短痛之間,這個政府或許會教人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