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2016年03月04日 趣BLOGBLOG:最牛.最熊.最廢

記得入行時,第一份工是繙譯大行報告,一份30、40頁的報告,撮成一篇300、400字。甫開始,真心覺得寫報告的分析員好勁,用數據、情景預測,配以大量圖表推薦某隻股份,唔買的話就笨。接觸越多,方發現所謂報告,很多都是得啖笑,譁眾取寵程度,甚至是目標價的準確度,都不如證券行炒出炒入的散戶。
今日見報花旗一份港交所(388)報告,目標價由原先320元喪劈至140元,幅度是56%,投資評級由買入降至沽出,算是最熊預測之一。該分析員解釋,之前低估了投資者對宏觀情況的憂慮,相信在可見的將來,存在投資者對內地宏觀數據缺乏信心、企業盈利持續轉弱、金融機構資產質素惡化等周期性風險。
大行報告的價值,不是目標價,而是timing(時機)。宏觀環境轉惡、成交減少,不是今日發生的事,乃是去年暴力救市後一直呈現的現象。港交所今年跌了27元或14%,由年初約200元跌至目前171元。分析員等埋噚日李小加公佈去年港交所業績,你先同我講,股價唔多掂,會跌多30蚊。其實這樣的一份報告,表面上好激、好盡,但說穿了,只會凸顯分析員的無能,以及後知後覺,出嚟托咩。
同一間大行、同一位分析員,去年4月15日將港交所目標價,由230蚊提高七成至400蚊,屬全城最牛預測。當日港交所股價報285元,然後該股於5月26日在311元見頂後急回。到了去年11月11日,港交所股價回落到210元,分析員先發現「情況有變」,將目標價由400元降至320元,減幅20%。
我知道,大行分析報告競爭大,要突圍而出,少不免要點噱頭吸引大眾眼光,以及傳媒關注。但最起碼基本的一個要求,是要有前瞻性,而非補鑊。睇錯市是正常,但只要盡快糾正,轉軚無罪,順勢有理,始對得住分析員,甚至是CFA的資歷及稱號。
分析員作為高級財演,客戶需要的,不是最廢報告,亦不是最牛,或最熊預測,而是最快最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