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2016年03月24日 貸評山下:長壽風險恐變全球新「債彈」

全球退休危機越益惡化?最近花旗銀行發表報告《The Coming Pension Crisis》指,隨着人的壽命延長,出生率下降等因素,未來幾十年全球在職人士供養長者的比率壓力將顯著增加,全球多達20個主要國家需要面對退休金賬戶入不敷支的問題,料退休金資金缺口將高達78萬億美元。

退休金缺口達608萬億

據花旗推算,2015年全球平均大約每7個15至64歲的工作人口,供養1個65歲以上的長者;2050年該比例將變成大約4比1。而在眾多主要國家當中,以中國變化最大,其現時比率是7比1,2050年則變成2比1。
花旗更利用一幅冰山圖形容情況,以顯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4個成員國,指目前賬面國債為44萬億美元,只屬冰山一角,因潛在退休金缺口將高達78萬億美元(折合約608.4萬億港元),該數字相當於2015年全年全球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
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例如退休基金或是保險公司,在過去的數十年,基本上都低估了醫學科技發展的不斷突破,使人壽命延長的幅度,這就是所謂的長壽風險(longevity risks)。
再加上,西方國家因嬰兒潮部份人口進入退休期,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同時年輕勞動人口減少,此兩極化現象只會持續扭曲。
老實說,退休金資金短缺若不妥善提出辦法解決,隨時可演變成一個全球新「債彈」,影響的不只國家政府、金融機構,亦包括各行各業的僱主及僱員。目前這個潛在「債彈」已經慢慢浮上水面,已不再是市場以前口中的「預期」。
基本上,兩者都是需要償還的,但前者不在賬面上,後者則納入政府賬目。因為嚴格來說,公共退休金不算借貸,而是受法例要求政府對於適齡之退休人士,需定時定額發放退休金。
對政府而言,有錢不是問題,最怕無錢還,便順理成章變成另一種債務。

私營企業儲蓄金不足

須知道,風險是世界上最不能獲得保證的虛擬產物。再者,人的壽命長短,其實取決於眾多的不可控制因素,就算專門專業如精算師,相信也都難以透過數學以及精算科學方法準確預測人的壽命,此舉亦是過往十多年私人市場「輸到驚」的原因,最終因為長壽風險的成本太高,以致保險市場上很少再提供年金產品。
對於私營企業來說,退休金資金短缺的主因是underfunded(不足額積蓄),有些企業奉行「賺到先畀錢」,但當企業錄得負回報,則無法提撥足夠款項以應付退休金。
有些企業則會事先儲蓄,不過後來發現人均壽命比所有精算師計算的都還要長,變相儲蓄金亦不足夠發放。
最佳例子便是通用汽車(GM),GM於黃金時期的盈利非常豐厚,業績強勁根本不怕付不起僱員的退休金,但金融海嘯發生後,GM瀕臨破產邊緣,其中原因便是underfunded,最後它於重整結構時,便大幅重整退休金制度。
長壽,本來應該是好事,不過,對不少的投資者和公共政策的決策者來說,長壽風險相信會是未來更被關注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