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2016年03月13日 趣BLOGBLOG:有危沒有機

評級機構穆迪將香港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更指香港與內地的政治聯繫越來越大,或會拖累香港的體制實力。
政府發言人反駁,指穆迪指控純屬猜測和主觀陳述,缺乏理據支持。財爺隨後附和,指穆迪錯誤評估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其所稱的「中國風險」,實質是「中國機會」。

投資者:港股衰過08及97

危機危機,有危便有機。自小我們就被灌輸在危險的境遇中,實際是充滿着機會。很可惜,或至是可怕,被穆迪針中死穴的這個危機,卻是不斷的擴散、不斷深化、不停吞噬,我們見到的,卻是黯淡的明天。
上周行開證券行,有機會同一位縱橫股場五十年、經歷過多次股災的老散戶聊談。這位年近八旬的資深投資者,已準備放售數千萬元內地資產,在她口中,港股今年會衰過08、97,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中國。
很多人問到,港股市盈率(PE)跌至8倍,就算跌,空間不多。根據恒指公司數據,今年二月底恒指PE只有7.9倍,是2009年1月(7.8倍)後最低,較97、98金融風暴更平。
再倒數更低PE的日子,是82至84年恒指多月徘徊5.5倍至7.5倍水平,目前PE低,將來可能低位未算低。
90年代前,恒生指數成份股全是本地企業,92年中信泰富(267,現稱中信股份)成為首隻染藍的紅籌股,但紅籌佔恒指比例有限,左右港股上落的,還是本地薑。到了2006年,恒指公司將建行(939) H股納入恒指成份股,成為史上首隻染藍H股,為大量國企染藍掀開序幕。
截至上周五數據,50隻藍籌整體PE是8.35倍,港企佔22隻(44%),佔恒指比重是43%。非港企數目是28隻(56%),佔恒指比重是57%。明顯地,所謂恒生指數,不足一半反映香港,更大程度是代表中國。事關代表國企的H股指數,最新PE只有6倍的紀錄新低。
恒指PE低,一是藍籌業績仍陸續公佈,未反映最新情況,預期企業去年盈利趨降下,實際PE應該提高。二是佔比重相當規模的內銀股,4倍PE扯低平均數。
建行、工行(1398)、中行(3988)及交行(3328),佔恒指比重超過15%,共通點是PE皆為約4倍、息率超過7厘甚至近8厘。
Too good to be true是內銀的寫照,為國家任務不斷犧牲股東利益是內銀的風險。在中短期內,我見唔到這個風險可變機會的存在。
長年累月為僵屍國企融資、然後變成壞賬,最新要實行「債轉股」,淪為無數爛股的大股東,更牽涉到道德風險。

中國風險是香港災難

要轉危為機,首先要將這個危機的漏洞填補,或者永不再犯始談得上有條件拆彈,扭轉劣勢。可惜,這些機會卻不屬於內銀的。
由內銀股身上,我見到香港的影子。套用財爺邏輯,風險其實是機會。
但問題在於,中國風險不等於是香港機會,中國風險是香港災難。